Since 1913!大话徕卡之百年光影传奇(5)

王朝手机·作者佚名  2012-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徕卡DIGILUX 3

与DIGILUX 3同日发布的还有D-LUX 3,我们不能因型号标注近似而发生混淆,DIGILUX 3是采用4/3系统标准的DSLR,而D-LUX 3则是小巧的便携类DC。D-LUX 3延续了D-LUX 2的16:9宽幅影像比例,采用的是1/1.65英寸CCD介质传感器,其有效像素数值达到了1010万。2006年9月15日真的是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除了DIGILUX 3和D-LUX 3之外,徕卡还向业界奉献了一部“变焦王”V-LUX 1。意料之中的是,V-LUX 1几乎是松下大变焦旗舰产品FZ50的一次再版,除了配置有35-420mm(等效135相机标准画幅)规格的超大倍率变焦镜头外,V-LUX 1的LCD屏幕还能够进行便捷自如的多角度翻转。其后,在2007年3月被称为“口袋DC”代表作的C-LUX2也上市了,所谓“口袋DC”基本可等同于日系的“卡片DC”,均是以轻薄便携而见长。徕卡C-LUX2与松下的FX30(报价 参数 评测 图库)源自同一设计蓝本,二者均为720万有效像素并搭载了28-100mm规格的广角变焦镜头。徕卡D-LUX4是D-LUX 3的升级版机型,他正式现身于2008年9月15日,其升级之处主要是配置了新的3.0英寸LCD屏幕,以及可选配特别设计的外置光学取景器。高标准的镜头配置也是D-LUX4的一大卖点,他搭载的是24-60mm f/2.0-2.8规格的Leica DC VARIO-SUMMICRON优质镜头,该镜头的解晰能力和畸变控制效果均属一流。D-LUX4被公认为是最具贵族气质的一部徕卡便携DC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之际,徕卡还奉上了限量版的D-LUX4精装纪念套机。同D-LUX4相携到来的还有C-LUX3,C-LUX3被认为是松下DMC-FX38(报价 参数 评测 图库)的姊妹机,他被融进了面部识别、AF追踪跟焦、智能化LCD等诸多新锐功能。

徕卡D-LUX4

有业界人士将徕卡与松下的合作视为是徕卡进行的一场“自救行动”或“借鸡下蛋”式的投机,而公证地讲,这应算是一次圆满的双赢举措。将消费级产品的生产环节转移到综合成本较低的日本,同时又能更好地吸纳日系厂商的电子技术及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Leica的光学精髓和高标准工装设计成果也有了用武之地。“借鸡下蛋”也好,“拿来主义”也罢,毕竟“Leica”这面金字招牌开始出现在更多普通DC产品的壳体上,徕卡产品的身价也向着亲民化、合理化的境界迈出了关键一步。

拒绝“借尸还魂”的谬论

行文至此,终于要面对徕卡在D时代真正充满成就感的产品了,这就是M8/M8.2、M9、和X1。2006年9月15日面纱轻起的Leica M8是经典M旁轴相机在影像D时代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重获新生,他保持着M胶片体系机型贯有的外观风格,简约、严谨、皮实、复古。M8沿用着M标准镜头卡口和叠像式测距器,取景器基线全长69.25mm,有效基线长度是47.1mm。至此,那些崇尚“决定性瞬间”的信徒们在长久期待之后终于梦想成真了,在M7和MP为胶片时代的M旁轴体系画上句号之后,M8又对名声显赫的M旁轴系列相机做出了全新定义和与时俱进的诠释。

莱卡M8

其后,在2008年9月15日徕卡在M8基础上又发布了M8.2,他针对M8的一些不足做出了改进。M8.2采用了新的金属焦平快门,减轻了快门震动和声音,但将最高快门速度由M8的1/8000秒降至成了1/4000秒。再就是,M8.2使用了高硬度蓝宝石玻璃外屏,大大提高了LCD液晶屏幕的视图舒适性和抗划痕能力。新的智能随拍模式也开始出现在M8.2身上,由此,那些未经训练的初级用户也可以驾驭M8.2去拿下精彩一瞬了。M8和M8.2采用的同是27mm×18mm尺寸CCD介质影像传感元件,解晰数值均为1030万有效像素,镜头焦距等效转换系数是1.33X。

莱卡M8.2

徕卡使M旁轴体系相机再次成为被芸芸色友顶礼膜拜的弄影神器,那些胶片时期M相机的追随者,终于有了不改变以往操控习惯而又顺理成章迈入影像D时代的选择。不过徕卡似乎并未因M8/M8.2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满足,2009年9月9日横空出世的Leica M9再次令业界为之震惊!M9绝对是一款使所有DSLR都顿感汗颜的惊世大作,他配载的是柯达KAF-18500型全画幅规格顶级CCD影像传感器,有效像素达到了惊人的1800万,并可以兼容徕卡1954年之后发布的所有版本M标准卡口21-90mm焦程规格内的光学“长枪短炮”。M9一举将悠久的M体系相机推入到了全画幅时代和超高像素境界,徕卡在经历了凤凰浴火般的磨砺进取之后,再次显示了其影像巨人的本色。

莱卡M9

在2009年9月9日随着M9一起驾临的还有Leica X1,X1不具有镜头更换能力,而是采用了镜头与机身一体化的桥式设计,他搭载的是一支约35mm(等效135相机标准幅面)的Elmarit高品质定焦镜头,通光孔径为f/2.8。颇受关注的是,X1采用了APS-C规格的CMOS介质传感器,传感器件具体尺寸为23.6×15.8mm。他拥有1200万像素的解晰能力,并配备有内藏可弹起式闪光灯,还能通过热靴配用SF58等型号的外置闪光灯或独立光学取景器。对于那些不愿为添购镜头而反复追加投资,或是对35mm人文经典广角痴心无二的徕卡迷而言,X1自然充满了诱惑力。

莱卡X1

一些具有日系厂商背景的舆论曾无理地声言,认为M8/M8.2及M9不过是依然啃着传统M体系的老本,甚至将他们嘲讽为“借尸还魂”的产品。但事实是,M8、M8.2、M9、以及X1这些高阶机型均是徕卡独立设计研发的成果,他们血统纯正工艺精良,所蕴含的是袭承经典,自力更生,正果终成等多层要义,他们当属是影像D时代为数不多的高阶“德国徕卡”DC机型。我们无需在本文中回顾日系照材业从仿制德系相机起家的历史渊源,但是,坚决驳斥针对徕卡的这股“借尸还魂”的谬论却是必然的。结语:几经风雨,蛰伏数度,巨人本色今朝重现。既然已经修成了M9和X1这般正果,那么影像D时代的徕卡便注定会重享辉煌。凤凰浴火也许是一场无奈的升华,但在饱经与时俱进过程中的坎坷之后,徕卡获得了重生。过去,徕卡是相机革命的启动者,今朝,他更是最新技术变革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回眸徕卡DC发展之路,我们不禁感叹,在已逝的与时俱进的日子里伟大的徕卡从未放弃过努力,从未失去过尊严!

第一页    上一页    第5页/共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