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1913!大话徕卡之百年光影传奇(4)
徕卡S1
但在10年之后当人们早已淡忘了S1的时候,徕卡竟平地一声雷在2008年9月23日的科隆照材大展上宣布了S1的后继机型Leica S2的存在!S2有所拖延在2009年10月才完成了现货入市,他采用了新的传感器幅面规格和新的镜头卡口,其光学镜头资源自成体系。在具体细节上,S2的数字影像传感器尺寸为45×30mm,这要比135样式单反机型的全画幅传感器大56%,S2的解晰能力达到了惊人的3700万像素,独特的双快门技术使其闪光同步速度可达1/500秒。
莱卡S2
很明显,徕卡要通过S2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崭新数码相机体系,伴随S2同步推出的新卡口光学镜头就有9支之多。评论界在震惊之余发出了新的感慨:巴纳克曾创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照相机,从而升华了摄影艺术,而今天的徕卡S系统又开始改写D时代的摄影史了。
莱卡S2
平地一声雷的S2的确令人震撼,不过S2本身受身价所累,仍无法脱离奢侈产品的定义,现阶段他的机身报价超过了16万元人民币,能够接纳S2的也仅是商业广告等用途的少数客户。我们暂时还只能将S1和S2作为特类机型简述一二,因为他们无法代表徕卡在影像D时代的真实状况,徕卡的DC发展之路是奠定在“东西合璧”基础上的,其现阶段辉煌正果的代言者应是M9和X1等更具推广潜力的高阶DC机型。
在银盐胶片单反时期,徕卡也曾与日系美能达公司进行过长期合作,但在当时合作期内推出的R体系机型多是依赖着日方的内质技术,徕卡基本上就是保持了壳体风格和耀眼的“Leica”标示。因此,那些R体系的单反混血儿只能算是“合作”的产物,而绝对称不上是“合璧”的硕果。其后在影像D时代,在发展DC产品的过程中徕卡明智地与松下(Panasonic)紧密携手,推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机型,这些产品才称得上是“东西合璧”结出的硕果。
从未自甘冷落
其实,徕卡从未自甘冷落,在正式携手松下之前他较早选择的伙伴是富士(FUJIFILM)公司。从1998至2000年期间,徕卡与富士先后合作推出过Digilux、Digilux Zoom、及Digilux 4.3等数款小型数码相机,不过这些机型虽然为富士添加了借以炫耀的资本,但对徕卡而言却并未取得什么真正有价值的收益。需要说明的是,徕卡与富士的合作成果是通过“一枝双果”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也就是源自同一工装平台的产品被分别标注上不同的品牌标示,在不同市场区域销售。例如,欧洲市场上的Leica Digilux 4.3,压根就是亚太市场版本的富士4700Z。
徕卡D-Lux
徕卡与富士的短暂蜜月期结束后,从2001年下半年起便与松下建立起了正式合作关系。400万像素级别的Leica D-Lux是徕卡与松下的第一个合作成果,D-Lux利用了松下DMC-F1现成的技术架构,但在外观样式上却变化甚大。D-Lux的壳体简洁、圆润,满载复古情结,由于他同早期由巴纳克先生亲手制作的原型Leica(Ur-Leicas)相机颇有几分形似,因此D-Lux也被徕卡迷们称为“数码版的徕卡原型机”。接下来,利用2001年9月上市的松下DMC-LC5的技术内核,徕卡在2002年2月推出了Digilux 1,这是一款外观方方正正的机型,充满金属质感并依稀可见经典M旁轴产品的风骨,业界据此断言,徕卡迟早会打造出数码版的M旁轴相机。2003年12月1日入市的Digilux 2显现出了更浓重的“仿M”情结,由此也进一步激发了徕卡传统相机客户的兴趣。Digilux 2具有500万有效像素的解晰能力,并配用了28-90mm f/2.0-2.4规格的高品质Leica镜头,可外接SF24D型闪光灯。
在此有个值得一提的小插曲,在2003年底德国美乐时(MINOX)公司发售了一款乖巧精致的“Digital Classic Camera leica M3”,其实这是具有数码摄影功能的1954年版Leica M3的微缩仿制产品。这部数码版的微型M3仅重95克,体积为65×44×48mm,搭载有130万像素的CMOS传感元件和35mm(等效135相机标准幅面)优质镜头。虽然其收藏价值远远超出了实用意义,但是徕卡无疑是借此再一次彰显了要使经典的传统M旁轴最终实现数码化的决心。必须说明一下,MINOX GmbH相机部门在1996年4月已经归于徕卡门下,并专门从事专业迷你型相机的研发制造。
美乐时推出的数码版微型M3
资深的徕卡面对D时代的大潮不会自甘冷落,而在倾力投入这股潮流之后,徕卡更不会冷落本门赖以起家的根本基石M体系旁轴相机。不过,在真正意义上的纯正数码版M产品M8横空出世之前,“Leica”这面金子招牌下的消费级DC产品,基本都属于是与松下之间这场“东西合璧”的成果。
关于“借鸡下蛋”之说
D-LUX 2是徕卡在与松下合作过程中推出的一部值得圈点的机型,他是2005年10月正式发布的,其亮点之处是采用了16:9的宽幅影像比例,并融入了源自松下的MEGA O.I.S.防抖机制。虽然不少人指责Leica D-LUX 2在本质上就是松下Lumix DMC LX1的翻版,但事实上,同一个成果被合作双方共同加以利用的例子在照材行业比比皆是。同样,2006年4月发布的徕卡C-LUX 1与松下的Lumix DMC-FX01也是同出一辙,只是在上市日程方面C-LUX 1要比DMC-FX01晚了两个月而已。
徕卡D-LUX2
2006年9月15日驾临的DIGILUX 3绝对是徕卡与松下合作过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DIGILUX 3虽在本质层面完全就是松下DMC-L1的孪生兄弟,但颇受瞩目的是他能够更换镜头,而且采用的是4/3系统标准的镜头卡口。由此,部分舆论开始认为,徕卡已正式加盟了以奥林巴斯和松下为骨干的4/3系统阵营。徕卡DIGILUX 3搭载了750万有效像素级别的Live MOS介质影像传感器,他拥有固定式眼平棱镜取景器和半透明的快速瞬回式反光板,因此他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单反相机,亦是徕卡推出的第一部可更换镜头的DSLR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