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1913!大话徕卡之百年光影传奇(2)

王朝手机·作者佚名  2012-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巴纳克用徕卡原型机拍摄的照片

在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期,徕卡在其相机发展历程的第二个阶段扩大了量产规模,并逐步完成了产品的标准化、制式化、系统化。1932年推出的Leica II不仅具有标准螺纹镜头接口,而且使内置式测距取景器成为了基本标配。1935年的Leica IIIa将快门速度扩展到了1秒至1/1000秒范围。1938年的Leica IIIb进一步改良了测距取景器,以满足更多规格光学镜头的需要。1940年的Leica IIIc不仅保持着1秒至1/1000秒的快门速度,而且出现了T档快门。在1949年的Leica Ic身上出现了插入式光学取景器,1950年的Leica IIIf实现了全速同步闪光,1954年初推出的Leica IIIf 升级版产品还带有12秒延时自拍功能。

徕卡M3

在1954年的西德科隆博览会上著名的Leica M3隆重出场,由此徕卡也进入到了书写更璀璨华章的新阶段。由M3开始,徕卡逐渐改变了以往用I、II、III等字符的欧式习惯机型命名方式,而是开始采用阿拉伯数字为主的全球化型号标注。而在产品的性能构架方面,Leica M3亦显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全新标准化设计。首先,Leica M3摈弃了传统的螺纹镜头接口(俗称L口),而采用了快速精密的插入式M卡口镜头接装方式,随后这种革命性的镜头接装模式开始被众多照材厂商争相模仿。其次,具有精确测距联动功能的亮框式取景器出现在Leica M3身上,不同的取景框可以对应不同焦距镜头的取景范围并可自动校正视差,由此旁轴取景开始成为最完美的快速取景方式。再者,卷片机构计数自动归零,将过片旋钮改成行程合理的过片扳手,将相机机背设计成大开门掀开方式使得更换胶卷更为方便,集这些革新创意于一身的Leica M3成为了当时功能最完善,性能最优越的相机宠儿。

M3取景及联动测距示意图

Leica M3很快便形成了一股强悍的“M3冲击波”,以至于徕卡的主要争锋对手蔡司后来退出35mm旁轴式相机市场的竞争,甚至日系照材厂商意识到追赶徕卡无望而开始转向侧重于单反相机的研发,这些都与Leica M3的巨大成功存在直接关联。Leica M3开创的是一个全新设计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制造最适合摄影者使用的相机”,徕卡其后的主力机型M2(1958年)、M4(1964年)、M5(1971年)、M4-2(1977年)、M4-P(1980年)、M6(1984年)等,基本都是按照M3开创的这个理念设计并发展完善起来的。

群星闪耀的M与平凡低调的R

徕卡M系列产品中绝对是经典涌现,不过“最经典”这三个字注定只有Leica M3才有资格享有,但是从销量方面看,1984年发布的M6和1998年推出的M6 TTL则具有更佳的市场业绩。M6配备了TTL测光系统,而且在取景器中亦有测光信息指示,他被誉为是“相机史上最强大的连动测距式机型”。1998年徕卡在M6基础上分别生成了M6 TTL和M6 0.85这两个型号的改良版本,M6 TTL主要是加载上了TTL闪光控制系统,而M6 0.85则是视窗取景倍率为0.85X的M6。

徕卡M6

2000年3月,在跨入新世纪门槛之后徕卡发布了电子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M7。M7采用了电子控制机制的横走式快门,并具有光圈先决AE曝光模式、DX代码识别、主电源控制开关、后帘闪光同步、超高速闪光同步等一系列功能项目。徕卡虽然尽力而为将M7打造成了更适应潮流的机型,但现实却是,在新世纪的门楣之后澎湃的数字化影像大潮已汹涌而至,银盐胶片已经显得落伍了。需要提及的是,M7并不是M胶片介质系列机型的绝唱,徕卡在2003年还推出了Leica MP,MP的全名是“Mechanical Perfection”,即“完美的机械”。其实早在1956至1957年徕卡就生产过300台白机身和138台黑机身的老版本MP,当时“MP”这两个字母指的是“M system Professional version”的缩写,其意为M系列中的高强度专业版型号。而2003版本的MP则是在“M系列常青树”徕卡M6正式停产两个月后发布的,徕卡迷们将他视为是M6的纪念版机型。

莱卡MP

徕卡的M旁轴阵营实在是群星闪耀经典汇集,如今,使用银盐胶片的传统旁轴已进化成了今朝数字化介质的M8、M9,但一提起徕卡M体系的产品,色友们仍然是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不过与M体系的风光永驻相比,徕卡在R体系单镜头反光式相机方面的作为,就显得平凡低调了许多。徕卡的单反开山作是Leica Flex,他首先现身于1964年的世界照材博览会上,随后于1965年正式入市销售。说实话,徕卡介入单反相机江湖几乎是开局不利,他缺乏在单反机型方面的技术储备,Leica Flex虽然工艺精良但却性能平庸。我们不妨多说一句,1965年著名的尼康(NIKON)大F已经雄霸单反市场长达6年之久了,而徕卡才刚刚开始推销自己的第一部单反相机。

徕卡Flex

随后,徕卡又相继发布了Leica Flex SL(1968年)、Leica Flex SL2(1974年)、Leica Flex SL2-MOT(过片马达版的SL2)等单反机型,但均反应平平。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迫于德国本土人力及综合生产成本过高,再加之赶超日系单反相机技术已无可能,徕卡只得屈就选择与日本美能达(MINOLTA)公司展开全面合作,以维持自己的单反相机生产业务。国内摄影圈较熟悉的Leica R4(1981年)、Leica R4s(1983年)、Leica R5(1987年)、Leica R6(报价 参数 评测 图库)(1988年)、Leica R-E(1990年)、Leica R6.2(1992年)、Leica R7(报价 参数 评测 图库)(1992年)等型号,均是徕卡与美能达在合作期内推出的。曾有评论界人士刻薄地说,这一时期的徕卡单反相机空有一个精美的壳子,其灵魂却是属于美能达的。

第一页    上一页    第2页/共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