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沟龙(Lukousaurus)【恐龙-兽脚亚目】 动物世界
芦沟龙(Lukousaurus)是兽脚亚目(Theropoda)、虚骨龙次亚目(Coelurosauria)、迅足龙科(Podokesauridae)的一属。肉食性,两足行走,体长约2米。生活在侏罗纪早期,主要分布在亚洲。化石发现于中国的云南省。
芦沟龙就是最早出现在侏罗纪早期的食肉恐龙之一。
芦沟龙是一类身体小巧、行动灵活、以两条后腿行走的兽脚类恐龙。那满嘴的小刀状牙齿表明它们是一群凶猛的肉食者。又因为它们的四肢骨骼是中空的,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虚骨龙类。实际上,三叠纪晚期生活在北美洲的腔骨龙就是一种虚骨龙。
早在1938年,在我国的云南禄丰就发现了这种侏罗纪早期的虚骨龙类。因为当时正值中国人民艰苦进行抗日战争,研究者杨钟健教授就把它命名为芦沟龙。
芦沟龙的个头与一只鸵鸟差不多大小,站立时身高可达1.5米。芦沟龙的头又小又尖,头骨两侧较高的眼眶表明它长有一对又大又圆的眼睛,而且视力很好。芦沟龙长着长长的脖子,这使它在丛林里游荡时能够把头抬得高高的,并且能够靠脖子的弯曲而伸向各个方向,这很有利于它搜寻猎物和逃避敌害。芦沟龙那尖尖的嘴巴里长满小锥子似的尖利牙齿,表明它是一种吃肉的恐龙。芦沟龙以两条长而有力的后腿行走,前肢则较短,可以像"手"一样捕捉其它的小脊椎动物和昆虫。当遇到敌人时,芦沟龙会急速地穿过丛林迅速逃跑,奔跑时尾巴高高地翘起来保持身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