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冲击下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冲击下,40% 已经倒闭,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倒闭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正常年份。由于当前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其于GDP 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关乎我国的国计和民生。中小企业的发展出路何在,除却企业自身的因素外,笔者认为,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拓宽和创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银行和企业各有苦衷,在银行看来,不同于大型的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财务制度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那些小企业,一旦产生问题企业破产的话,还贷就无法得到保证。而在中小企业看来,银行贷款门槛高,审批程序复杂,很多要求和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状况。应对此问题,需要重新设置合理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价机制,建立一个良好的融资担保体制。此外,要在全社会构筑起商业信用体系的同时,借鉴部分地区一些较为可行的做法,建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
其次,要在法律和政策的扶持上寻找突破口。面对目前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的事实,政府要做出理性的选择,一方面应该考虑怎么扶持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中小企业发展,而不是只想着怎么去保住那些原有的企业;另一方面是想办法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可考虑对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低税率),减少行政性收费,降低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新的企业就能持续地产生。而且,作为这一措施的附带效果,还可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为启动内需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是要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如周其仁先生在 “2009 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的主题报告中所言:改革开放30年,我国从计划封闭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商、营运,商业运作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和国际市场相比,国内交易费用很高、很麻烦,国内的生意商路开通困难得多,要进行人际关系,要熟人,进行多年的培育,要过量地喝酒,否则就打不开市场,建立不起信任。周其仁先生因此断言,交易费用高是内需不旺的主因。依笔者的判断,当国际市场需求锐减时,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启动或者拓展国内市场以解决产品出路的问题,因此,国内交易费用过高也同时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亟待采取法律和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金融危机一方面给中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严重挫折,但同时也给我们全方位思考破解之道提供了契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而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健全一个适宜市场经济成长的法治环境,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