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林屋洞景区介绍
去林屋洞的N大理由
理由1
林屋洞为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
理由2
林屋洞2-3月份梅花节,3000亩梅海,蔚为壮观
理由3
林屋洞是夏季避暑纳凉最佳地
同程网友这样评价林屋洞
西山林屋洞的洞穴真是太阴凉了,里面转来转去,蛮有意思的!山顶上的风景也很不错!值得一去!
——13606trultt
值得一看,挺有特色的,洞内的地貌很不错,今天一家人去玩感觉很好,出来正好可以吃些太湖湖鲜及野菜。
——dannyzong_26
一为寻梦,二为带孩子玩一玩。如果是为了寻梦,那一切好像都和小时候的一样;如果是为了让孩子玩,那他至今还在回味。目的都达到了!
——13606trultt
林屋洞详情
游玩景点梅园
出洞登山,暮眺山鸟归巢,渔帆疏影,袅袅炊烟,冉冉升起,为西山著名古十景之一“林屋晚烟”。山顶有“驾浮阁”,高24米。站于斯,可观梅园胜景 。3000亩梅海,蔚为壮观。“林屋梅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赏梅及梅文化活动基地。每年2月底至3月初“太湖西山梅花节”胜会便在此召开。
梅林一角
梅海全景
游玩景点林屋洞六多
一是石芽多 石芽是洞底板上突起的基石。形成石林,自成一格,在全国溶洞中独树一帜。二是石堑多 石堑是溶洞底板上的沟 槽。状若战壕。它的特点是 深度大于宽度。石堑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深浅不一,变化多端。《五行》书称石堑为地脉,它连通地下暗河,源远流长,终年不涸。明镜一般的水面倒映着巉岩峭壁,风韵 别致、美意至多。三是象形石多 在溶洞岩石底部有许多 口子朝上敞开的窝穴,名叫坑臼。一个较大的坑臼连着一个较小的透洞,上部如灶台,下部是灶堂。道教把它神化了一番,叫它仙人灶。石 台,是洞壁上挑出的一块水平基岩,道教称它为仙人床。北宋末年的吏部尚书刘珏听了道 士的传言,写了一首神游石床的诗: 琼液新 贮满瓢,洞天深处姿消遥。长歌隐士紫芝曲,相和神仙碧玉箫。 月照石床云不断,风生嘉树叶皆飘。 蟠桃忽报花如锦,飞渡瑶池酒未消。石龛,是洞壁上的洞中洞,形状好象庙里供奉 佛像的小阁子。道教称它为神龛。天沟,是嵌在洞顶板中部的曲槽。它的断面 水 平宽度大于垂直高度。天沟长约20多米,在沟体上伴有起伏多变的石纹且有龙的形象,道教称它为神龙。对于这些石头,观察得越细致,越多样化, 它所呈现的美也就越充分。诚如俗话所说,想象、想 象、越想越象。洞中像蛙、像猪、像鹰、像鱼、像羊……的石景层出不穷
梅海全景
梅海一角
游玩景点林屋洞
林屋洞景点面积为18公顷,属石灰岩地下厅式溶 林屋洞 洞,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洞中路平水静,人行其中,似闲庭信步,抬头仰望,钟乳倒挂,鬼斧神工。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既幽且深,既曲而折,深幻莫测,扑朔迷离。洞有石室 、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龙盆、隔凡门、石燕、隐泉、乳泉等石景。
林屋洞一角
林屋洞一角
游玩景点林屋洞六多
四是泉水多 林屋洞实际上是水洞,每日的出水量在300立方 林屋洞 米左右。每天要排水,否则就无法进洞参观。洞内无形的泉眼许许多多,有形的泉眼有两个——乳泉和紫隐泉。乳泉之水白如乳汁,俗称奶奶泉。它的特点是雨季水多,激烈奔放,状如瀑布;旱季水少,轻柔徐缓,形似细线。紫隐 泉水源充沛,终年不断。明朝大学士王鏊的《紫隐泉》诗曰:“洞口有深井,云浆湛虚空。我来携一罂,会与仙源通。”五是倒影多 水随洞流,洞因水活,碧水倒影映照其间。虚实相见,妙趣横生。六是桥梁多 洞内有平桥四座, 汀步两处。桥下都是天然的沟壑,经过探测,淤泥底下还有两丈多深。考虑到安全因素,才未将液泥挖尽,所以现在只能给人以一个临波之感。
林屋洞驾浮阁
林屋洞洞口
林屋洞温馨提示
林屋洞最佳游玩季节是春天,千亩梅花,争先开放
林屋洞夏季避暑非常棒,在洞穴内需要注意安全
在秋季可以去林屋洞采摘,林屋洞周边有很多采摘园,可以采摘各自水果
林屋洞购物指南
碧螺虾仁
笋腌鲜
夏有西瓜鸡
清炒三虾
秋有鲃肺汤
大闸蟹
母油鸡
茶园豆腐干
青鱼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