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效率低下 难获突破
如像对大企业一样,贷款需要集体审批、集体负责,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审批肯定占不到先机。中小企业贷款不仅难以获得量的突破,也难以提高审批效率。
近日,记者就审批这一问题,对一些企业、金融机构进行采访,发现川内部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改革已迈向深水区,审批环节已开始裂变。
审查环节
流程再造提升效率
昨(20)日,德阳万达重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建行德阳小企业经营中心审贷的1600万元到账了。公司财务主管赵晶高兴地告诉记者:“其他行办了几个月,连前期手续都没有办下来。这个中心一周就办下来了,解了公司扩大固定资产规模、购买原材料的燃眉之急。”
为什么会这么快?记者采访发现,整个放贷过程已没有原来纵向层层上报审批的任何痕迹,其流程纯粹是一种再造。5月挂牌成立的建行德阳小企业经营中心实行的是信贷工厂式流水线运作,设有客户营销、评价授信、信贷审批、信贷执行、贷后管理等多个岗位,一笔小企业贷款从受理直至发放、贷后管理等环节均在中心内部完成。
南充市商业银行从2007年开始,对中小企业贷款在全行实行统一的流程化、标准化管理,即一笔中小企业贷款分解为拜访客户、接受客户咨询、收集客户资料、调查评价、审查审批、贷款发放、总结分析六个步骤,一笔正常的贷款在客户资料提供齐备的情况下,要在3个工作日之内完成调查评价并反馈客户贷与不贷。如符合贷款条件,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发放。
成都银行也对流程进行了再造。成都市星河达物资有限公司向成都银行中小企业专营支行申请2000万元流动资金综合授信,其中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1700万元,成都银行只用了5个工作日就将贷款发放给企业。
审批环节
签审改革确保安全
中小企业贷款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审批。流程再造后,金融机构审批环节也做了创新。
成都博宇世纪投资有限公司从事各种系统网络的建设、集成。但没有传统的有效资产作抵押。建行客户经理前往该公司在温江、彭州两地的项目实地考察后,将相关情况向支行汇报,支行随即安排“签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签审”人员的现场认知有效提高了决策效率,收集到该客户全套基础资料后不到两周时间,便实现了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的投放上账。公司法定代表人周鹏告诉记者,“签审”人员的眼光独到,用的是应收账款质押,而没有沿用过去的固定资产抵押。
建行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解释,像对德阳万达一样,对这家企业实行的是“双签”,在经办行审批权限内,小企业经营中心负责人和审批人双人签字后即可发放贷款。目前建行对全省的所有二级分、支行均实行小企业授权审批经营,单户最高审批权限达到1600万元。
这种高效在成都银行得到验证。信立实业公司今年上半年向成都银行申请综合授信1000万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8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200万元。审批官的专业调查将最终审批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目前,成都银行对现直属支行审批官的审批最高权限已提高至1500万元,郊县支行也有300万元权限。在尽职调查完成后,支行权限内的审批只需支行行长、驻支行审批官“双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