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行业混战折射的隐忧与前景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行业遭受致命打击,特别是欧美等国家的金融机构受到重创。然而中国的电子支付行业却出现了独特的景观,根据易观国际统计显示,08年第四季度,第三方电子支付总交易规模达到851.7亿元,环比增长29%。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第三方支付厂商之间的竞争,以及与银行支付电子化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正激烈进行,在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支付行业前景何去何从?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银行电子化与电子支付厂商是对手还是伙伴?
银行电子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比如说,信用卡的发展在国内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主流业务,但银行的信用卡系统却还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在还款方面,主流的还款途径是银行柜台及ATM机,无论空间还是时间方面都不够便捷,而在这方面,银行电子化就是一个未来趋势。这些需求,不仅银行方面在做,更多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在做,而且比银行做得要好。
其次,在国际信用卡支付领域,VISA在银行业的合作伙伴有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第三方电子支付方面有环迅支付和首信,其中环迅支付凭借多年的国际信用卡支付经验以及良好的风险控制系统,在这个领域做得比商业银行更好。
那么银行电子化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究竟是对手还是伙伴?如果从侧重点来看,银行的主流业务在于存贷款,而电子支付在于助推银行款项的支付流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收单量以及风险控制体系较银行有更大的优势,因此,这是第三方支付厂商与银行合作的基础,这也正是银行愿意与支付厂商合作的重要原因。从行业细分来说,银行更偏重的是金融机构的功能,而第三方支付做的是服务,如何更好的创新产品以及增值服务,这是第三方支付更注重的方式。
第三方支付厂商间的价格战
每一片红海市场,都必然会经历一个阵痛的过程,那就是各厂商在行业竞争中所使用的价格战。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许多第三方支付厂商一直在经历免费服务这样的市场初始阶段。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固然是一大隐忧,但却也非常无奈。因此在红海市场中如何开辟蓝海市场,就是行业领军者必须探索的课题。以环迅支付为例,可以领先于其它对手做国际信用卡支付,并且获得VISA的合作。在这个领域,高昂的成本使得价格战在这里止步。
价格战最终的后果必然导致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实力不强的企业将在竞争中遭到淘汰,因此行业的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监管对第三方支付的意义
央行牌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信用卡非法套现、支付信用、网络安全等问题一直是电子支付的阻碍。环迅支付副总经理谭志晖表示:“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和收单量都几百个亿以上,整个行业已经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必然需要主管部门去监管,所以,我相信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存活下去是会有个很好的前景的。”
在行业发展之初,国家的政策往往比较滞后,为的是让产业可以快速发展,毕竟这是一个对国民经济有帮助的产业。等行业成熟时,国家的监管显然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法规细则的出台,避免许多违规操作及恶性竞争,像环迅支付、首信这样的优秀企业,必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