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阅读的时代已悄然的来临
刚刚结束的“全国报业手机报负责人业务研修班”上传出信息,手机报已经成为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新媒体。据测算,2009年中国的手机报用户将达8000万。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透露,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达6.7亿,手机网民已达1.176亿。
4月16日,中国电信召开主题为“天翼畅游3G”的3G业务发布会,在全国正式启动3G业务。随着3G的正式商用、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以及阅读内容的日益丰富,在不久的将来,手机阅读将成为主流阅读方式之一。
六大优势促手机阅读迅速发展
从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起,手机报就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005年底,全国手机报用户达到100万,2007年底,这一数字超过3000万,2008年底,全国手机报用户接近5000万,今年手机报用户预计将超过8000万。
以手机报为代表的手机阅读方式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一、手机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二、手机不仅能够提供文字版的文学作品,还可以提供多媒体的图书浏览,如目前最流行的漫画书,未来在手机上可以做成FLASH或动漫形式,成为有声图书,可以极大地提升客户的阅读体验;三、手机具备搜索和内容定制功能,读者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或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前买一本书只为阅读其中一两个章节甚至几段话的状况。读者同时节省了搜寻成本,提高了阅读效率,节约了时间;四、由于可以上网,手机不会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手机可以成为一个图书馆。而且手机图书馆可以通过书签的方式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真正成为私人的图书馆;五、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订购和退订内容;六、手机阅读可以减少传统传播模式中印刷、物流、投递等中间环节,大大提升了发行效率,有效降低了发行成本。
由于拥有以上独特优势,手机正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数字化阅读工具之一。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手机阅读将引领阅读的新潮流。
年轻人是消费主流群体
目前手机阅读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手机小说、传统图书的电子版、网络文学、手机报、手机杂志等。随着业务的发展,手机阅读的内容表现形式将更加丰富,将能给用户全方位的多媒体阅读体验。电子漫画、小游戏等内容表现形式也将得到普及。
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底,手机报、手机小说等业务已经得到很好的普及,普及率分别达到39.6%和27.7%。在对于手机报的重要性判断中,有近67.6%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是传统报纸的补充,对于19.4%的用户而言,手机报已经与传统报纸同样重要。用户认为手机小说最大的优势是“使用和保存方便”,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和关闭”。
调查显示,19到29岁的用户约占全部手机报用户的73.6%,由于此年龄段的用户大部分已经开始工作,平时看报纸的时间相对较少,手机报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19到23岁的用户约占全部手机小说用户的49.4%,此年龄区间以大学生及刚刚工作的人为主,手机小说成为其消遣的重要手段。手机阅读用户比例最高的为学生,其次是企业和公司的普通工作人员。
无论是手机报纸,还是手机小说,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消费,由于业务推广模式和应用性的特点,手机阅读业务与性别的关系不大,其用户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运营模式成业务发展关键
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手机阅读已经成为继移动音乐之后的最具潜力的业务——阅读市场甚至被认为将比音乐市场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手机阅读业务得到了越来越多海内外主流运营商和免费WAP网站的关注。手机阅读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内容的下载或在线浏览,运营商收取单次或包月的费用。费用中的流量部分归运营商所有,而业务内容的收入,由运营商与小说的版权提供商分成。另外一种是用户在相应的WAP网站上进行注册,即可登录阅读或下载部分手机小说,用户需要为部分内容付费。
从事手机阅读业务的厂商也越来越多,厂商的内容类型与盈利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但总体而言,这些厂商均存在用户规模小、内容覆盖及营销能力弱、收费能力低等问题。而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具备良好的内容整合能力及强大的营销能力,尤其在收费上具备其他厂商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传统阅读产业、电子阅读产业进行充分合作,开拓手机阅读市场。日本DoCoMo公司已经先行一步,2007年其手机小说和手机动漫服务的销售额约为9000万美元,2008年已达2亿美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机阅读业务的核心功能在于它良好的阅读体验,优越的终端效果必不可少。因此,电信运营商在业务推出初期,可以根据阅读产品的需求深度定制专用手持式阅读终端,提升模仿纸质内容的阅读体验。电信运营商可以借鉴盛大文学、kindle的发展经验,优化规划内容,提供免费WAP体验,以优质低价锁住用户。电信运营商还可以为忠诚的高端用户定制阅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