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信携微软开发“天翼live”打造综合服务帝国
本报记者 廖鸿翔
即时通信(IM)市场又有新军进入。未来一到两个月内将上线的“天翼live”作为中国电信和微软基于手机平台的合作产物,正在挑战市场先行者的地位。
“天翼live”老将新兵
此前,《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电信内部消息称,中电信即将推出手机版客户端,这一服务与微软旗下的MSN聊天软件合作推出,品牌为“天翼live”。作为新手机IM软件的开发者,中电信和微软这个组合显得颇为有趣。
虽然“天翼live”可说是手机IM应用市场的新人,但是中电信和微软却都是老字号的“通信商”。中电信拥有近百年的通信服务运营经验,而微软则是即时通信软件MSN的缔造者。因此这个组合虽说新兵,却也是老将。
老将新兵推出的“天翼live”则是基于双方的不同优势。据了解,该手机版客户端是中电信和微软合作,面向中电信移动用户推出的集手机MSN和相关移动增值业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
记者在中电信的互联星空网站上找到了以IM为二级域名的“天翼live”的专属页面,该页面已经能够为三星、多普达、酷派和中兴的多款手机提供“天翼live”软件下载。但目前整体网站尚在建设中,无法探知更多的信息。据中电信内部人士表示,“天翼live”或在未来的一到两个月内上线。届时,我们或许将能看到“天翼live”的全貌。
中电信与微软的合作源于2008年11月双方签署的一份战略合作协议,自协议签署以来,双方合作顺利。
挑战移动IM市场
IM正在成为运营商旗下的新“红人”。早在2006年,运营商就相继将IM服务引入移动业务平台。2006年7月,中移动对自己推出的飞信进行公测。同年10月,中联通推出了超信。原中国网通的IM产品则为灵信,但随着电信重组,中国网通这一品牌并入了联通。
当时,中电信分别由上海电信研究院和广东电信研究院推出了基于小灵通或固网的IM产品网信和宽乐通信,但二者更像是地方性产品。此次中电信推出的“天翼live”则是在其获得移动业务牌照后的一个全国性产品品牌。
IM近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根据易观国际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国内即时通讯市场注册账户数已达15.43亿,同比增长33%,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89万。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已达到47.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87.6亿元。
“天翼live”的进入或许能在这一市场领域分一杯羹,但短期而言,想要撼动移动QQ的市场地位几乎不可能。此前,中移动试图推动飞信挖走移动QQ的用户,在由于QQ在互联网上已经对用户产生的相当大的粘性,中移动无法获得更大的突破,因此飞信更多的是基予自身用户对免费短信的热度而逐步蚕食市场。
中电信的“天翼live”联合微软的MSN无非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种出个IM软件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种曲线救国的路线。目前的IM领域尚未有谁会是QQ的对手,联合IM市场的其他巨头,也是中电信不得不考虑的。
社区概念或是最终目标
“天翼live”首要的问题是能为中电信带来稳定的移动用户。根据研究机构调查显示,手机网民在各类移动增值业务(短信除外)中对移动即时通讯的使用率最高,比例高达72.0%。
对于移动领域的新军,要在已经相对饱和的移动市场内获得用户,从竞争对手手中“挖用户”是必然的一种考虑。而中移动的飞信已经在为其保有用户做着重大的贡献。中移动表示,飞信在增强用户业务粘性方面效果明显,而且这部分用户的离网率明显低于普通用户。
不过,“天翼live”的目标并非单纯指向竞争对手早前推出的移动IM应用。从“天翼live”的设定上,更多窥见的是中电信对互联网手机概念的图谋。据了解,“天翼live”用户在使用上,只要拥有中电信的手机号码,便拥有一个与手机号码同名的MSN账号,启动手机上的软件即可登录MSN;用户也可以选择绑定原有的MSN账号。同时,此聊天软件也可与短信实现互通。毕竟中电信“天翼”品牌定位于互联网手机,引入即时通讯工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电信更可以将“天翼live”作为其“综合信息”帝国的计入门户。通过IM平台,用户将可以自由出入全业务服务。“天翼live”将可以整合中电信宽带、互联网和CDMA网络资源,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络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文字、语音、视频等多媒体视听、沟通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承载中电信的多项业务。
如此一来,“天翼live”就可以成为打造中电信整个综合服务“社区”的排头兵。不过这一切,还得从挑战竞争对手的IM服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