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评传(李敖著)|报价¥13.50|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国学家,李敖
品牌:李敖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185 页码
·ISBN:7806761772
·条码:9787806761779
·版次:2003年7月第1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李敖说:这部《胡适评传》不该单是胡适这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所以,很可能,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会惊讶骇异,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
李敖:关于《胡适评传》--
一九五七年的三月一日,我在《自由中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六千多字的文章——《从读(胡适文存)说起》(现收入《胡适研究》,改题《关于(胡适文存)》)。文章发表后一年一个月,胡适从美国回来,约我到钱思亮的家里,跟我说:“呵!李先生,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丢光了的著作,体居然都能找得到!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
那时我已有给他写本传记的意思,但是我一直没跟他提起。我只提到几部批评他的书,像李季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叶青(任卓宣)的《胡适批判》、谭天的《胡适与郭沫若》等。对谭天的《胡适与郭沫若》,他根本不知道有这本书;对叶青的《胡适批判》,他回忆说:“二十多年前叶青写完了这部书,寄了一套给我,要我答复,我本来写好了一封信答他,后来一想:叶青在书里说我不必盖棺,论就定了,在他眼中,我已是死掉的人了,死人还能说些什么呢?所以我一直没有理他。”
如今,七年过去了,胡适之从生龙活虎转入墓草久宿,从声容笑貌变成一棺孤骨。但是,每当我在南港的高压电线底下,走上了胡适的坟头,我都仿佛听到一种熟悉的声音在向我感叹:——“我已是死掉的入了,死人还能说些什么呢?”
于是,我又捡起七八年前的心愿,想给胡适写部传。不过这回不再是一本了,我决定给他写一部十本的大传记,我要用这一百二三十万字的大传记,让“死掉的人”重新“活过来”,让他重新“说些什么”,也让我们“说些什么”。
我所以发愤由我来写这部传记,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看到别人迟迟不肯动手,或做得实在令人不满意。在胡适生前,我读过胡不归的《胡适之先生传》;在胡适死后,我看过毛子水的《胡适传》。这些简陋的传记都出于胡适的学生之手,基本的姿态都是维护他的,或是只有颂扬没有批评的,同时在史料处理方面又过于粗疏,难免有很多错误。
十多年来,我遍读有关胡适的一切著作,深觉不过是两类而已:一类是近于酷评的diatribe);一类是过度颂扬的(eulogy)。两类共有的毛病,是不能用严格的方法训练去接触史料、解释史料。于是,旌旗开处,胡适一出场,喊打与叫好之声此起彼落,胡适一方面被骂得天诛 地灭,一方面又被捧得缩地毯天。结果呢,双方的感情因素是满足了,可惜被搬弄的却不是真正的胡适之!
媒体推荐
书评
做为一个对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稍有所知的人、做为一个对新时代空气稍曾呼吸的人,现在自告奋勇地做这件大工作。我的目的不仅是“画”胡适之的“像”,并且还要画这个时代的像,要画出这个时代里的大舞台、画出它的喜剧和悲剧、画出剧里的主角和配角、画出它的场地的布景、画出布景后面的众生相,也画出戏台前面的千万史眼睛。
编辑推荐
李敖说:这部《胡适评传》不该单是胡适这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所以,很可能,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会惊讶骇异,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
目录
关于《胡适评传》
楔子
一 可怜的县太爷
二 可怜的小寡妇
三 半个台湾人
四 被拧肉的时代
……[看更多目录]
文摘
楔子
理想的中国是一座圣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朝山的香客,流着汗,喘着气,拖着步子,带着数不尽的使徒,走进了虚无缥缈。
他们探径寻幽,在云雾里寻找天光。
多少香客使徒迷了路,在千岩万壑里奔波打转;又多少香客使徒,由于愚昧和躁急,只能展望峨嵋金顶,却越不过那缥缈与虚无。
在朝圣者的群中,胡适是时代里的一名香客,他有他的天路历程。
在班杨笔下的基督徒,有他的刀山火海;在吴承恩笔下的唐三藏,有他的八十一难;在胡佛笔下的威尔逊,有他的心力交瘁的苦炼 (Ordeal )。
做为一个时代里的人,胡适有他的刀山火海、有他的八十一难、有他的心力交瘁的苦炼。
如今,这个香客已倒下,带着他的荣誉与耻辱,他倒下;带着他的诚恳与虚伪,他倒下;带着他的开朗与狭隘、谦和与跋扈、勇迈与懦弱、成功与失败,他倒下。静静的,他接受眼泪的覆盖、接受笑声的淹没、接受历史的评判。——他不能再多嘴,也没有还手之力。
在时代的潮水中,没有人是一个孤岛,不影响潮水或木受潮水侵蚀。个人的生命是时代的生命,个人的消逝是时代的死亡(至少是部分的死亡)。时代漂来了人像,又漂去了他们,自己也随着远去,或早或迟,一齐静化成历史的潭水——透视了自己,也反照了新的个人与时代。
在这蜕变过程里,往往有新一代的人儿,想从折戟沉沙里、残碑断简里、旧作遗容里,去追摹那些一世之雄的往迹,追寻他们的真相和假面,和那假面背后的精灵。
这里是一次尝试,尝试对一段朝山进香的历史,做一番追摹与追寻。摹寻的结果不但要找出香客的脚印,而且要越过脚印,重新走进那圣山。
点此购买报价¥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