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成为中国美容经济元年
晨报讯(记者 郭淑香)昨天,四位新锐经济学家何帆、巴曙松、钟伟、赵晓在北京联袂主持了一场特别的“中国美容经济论坛”,并抛出了中国美容业的第一份学术报告——《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
在这份212页的《报告》里,他们完成了对中国美容业的第一次全景式关照,首次确立了中国美容经济的“经济学地位”。
不同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的美容二字的轻松心态,这是一次严肃的学术之旅。
四位大腕儿在国内经济学界以“京城四剑客”之称闻名:何帆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巴曙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钟伟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晓则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博士后。
“四剑客”的新锐视线落到了有20余年发展史的中国美容产业上,发现那里果真藏着一个伟岸的新经济风景。
有些数字恐怕会让人们大吃一惊。《报告》预测,2004年,中国的美容服务业直接就业者达到800万人,营业总收入将达到1762亿元。未来五年,这个数字还要再翻一番,老百姓的美容消费支出也将随之翻番。
这并非是空中楼阁。1982年,我国的化妆品销售额只有2亿元,去年这一数字已是520亿元,增加了259倍。
2004年,中国已有美容院154万家,经劳动部门正式签发确认的美容教学机构673家,每年培训出来的各级美容师25万名;化妆品企业375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为民营企业。而全国目前用于美容业投入和改造的资金大约在2000亿元以上。
种种迹象表明,2004年将成为中国美容经济元年。
这一年里,我们第一次看到,经济学家们正开始把美容经济列入学术研究的目标。他们说,中国美容经济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中国居民“第五大消费热点”,“四龙一凤”的消费格局已悄然浮出水面。
这一年里,还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事发生。年初,世界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闪电收购“羽西”,两个月前它刚刚收购了中国三大护肤品牌之一的“小护士”。国际化妆品巨头已经盯上了中国美容市场的巨大能量,这只是他们疯狂进攻的序幕。而这一切都将共同造就中国美容经济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