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左联/中生代思想书系(中生代思想书系)|报价¥24.00|图书,文学,纪实文学,综合,王宏志
品牌:王宏志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页码:367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802250382
·条码:9787802250383
·版次:2006-05-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中生代思想书系
内容简介
鲁迅与左联是一个学界比较关注,而且颇多争议的话题:鲁迅是不是左联的领导。肯定者如冯光廉、刘增人说:“左联成立后,由于党的积极干预和正确引导,确立了鲁迅在左翼文坛的领导地位。”否定者如王宏志说:“左联内还有共产党的党团组织,它的实际领导权便是掌握在党团的书记手中,这点鲁迅也很清楚,……无论是在‘名’或‘实’上面,鲁迅都不是在操纵着左联。”
本书是《急流时代的中国命运——鲁迅与左联》的修订版,收录了著名学者王宏志先生有关鲁迅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论文共13篇,对20世纪30年代一些深具争议的问题如“革命文学论争”、“两个口号”论争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鲁迅与“左联”领导人的关系和矛盾,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值得一读。
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王宏志先生有关鲁迅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论文共13篇。作者运用了大量史料,以平实、客观及缜密的态度进行考证及分析,对这个20世纪30年代现代中国文学以及政治史上最重要的课题作了深入和全面的探讨。在一些深具争议性的问题上,包括鲁迅在“左联”所扮演的角色、鲁迅与“左联”领导人的关系和矛盾等,提供了独到见解,讲述了一个不同的鲁迅与“左联”的故事。
附录的两篇文章处理了过去被视为敏感的课题:鲁迅死后的评价问题以及鲁迅翻译的评价问题。
作者简介
王宏志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中文及翻译研究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翻译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及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中国翻译史、香港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历史的沉重:从香港看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与政治之间:鲁迅·新月·文学史》、Politics and Liiterature in Shanghai:The Chinese League of Left-Wing Writers,1930—1936等。
编辑推荐
鲁迅与左联是一个学界比较关注,而且颇多争议的话题:鲁迅是不是左联的领导。肯定者如冯光廉、刘增人说:“左联成立后,由于党的积极干预和正确引导,确立了鲁迅在左翼文坛的领导地位。”否定者如王宏志说:“左联内还有共产党的党团组织,它的实际领导权便是掌握在党团的书记手中,这点鲁迅也很清楚,……无论是在‘名’或‘实’上面,鲁迅都不是在操纵着左联。”
本书是《急流时代的中国命运——鲁迅与左联》的修订版,收录了著名学者王宏志先生有关鲁迅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论文共13篇,对20世纪30年代一些深具争议的问题如“革命文学论争”、“两个口号”论争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鲁迅与“左联”领导人的关系和矛盾,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值得一读。
目录
革命阵营的内部论争?——分析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鲁迅成为攻击目标的原因
鲁迅与“左联”关系初探
鲁迅加盟“左联”的动机——几个论点的商榷
谁出席了“左联”的成立大会?
“左联”的组织与结构
也谈“左联五烈士”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在鲁迅的一生中,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产生重要的贡献及影响的,是他
居住在上海的10年(1927—1936),也就是所谓的“左翼十年”或“‘左联’
十年”。不过,一般的评论家都把“左联”分成前后两期,以1933年底为分
界线。在“左联”前期里,与鲁迅最为接近的左翼人士是冯雪峰。不过,冯
雪峰在1933年底离开上海到苏区瑞金去,这正是“左联”以1933年底来划分
前后两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左联”后期里,与鲁迅最投契的是胡风。可
是,就是在“左联”最后的3年历史里,鲁迅与中共在上海文艺界的领导人
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关系变得十分恶劣,最后更是公开决裂。鲁迅在给徐懋
庸的一封公开信里点名痛骂了周扬、夏衍等共产党员,左翼文艺界出现了两
个壁垒分明的阵营。
在鲁迅与左翼文艺运动的问题上,胡风扮演丁关键性的角色。在过去一
段很长的日子里,不少的书籍及文章都说胡风在1930年代破坏鲁迅与中共文
艺界领导人的良好关系,蒙骗了鲁迅,并煽动他向周扬等进行攻击。这论点
自然是有助于减低一直以来领导中共文化界的周扬在鲁迅与左翼作家决裂的
问题上应负的责任。不过,就是在“文革”以后,这种论点仍然继续出现。
任白戈在一篇回忆“左联”的文章里说:胡风“常常在传达鲁迅先生指示的
时候带进一些他自己的意见,有些就显然与周扬同志的意见不同。”就是茅
盾也说过胡风“制造混乱,分裂当时左翼与进步文艺界”,又说鲁迅为胡风
所利用。
另一方面,一些海外及台湾的评论家也同样地重视胡风在这个问题上所
起的作用。他们认为鲁迅和胡风在1930年代中期以后反对周扬等人,其实是
一次“反控制斗争”,是在合作“拆”左翼文学界的“坛”。很明显,这样
的论述的目的是要打破他们所谓由中共刻意营造出来的“鲁迅神话”。
由此可见,胡风在鲁迅研究以至整个1930年代左翼文艺研究中,都扮演
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不过,上引的两个观点是不是能够真正反映出鲁迅与
胡风以及他们二人跟那些党员作家和党领导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鲁迅与
部分“左联”领导人的交恶,以及左翼文坛的分裂等问题上,胡风究竟应该
负上什么责任?这都会是我们要集中讨论的焦点。
过去,由于胡风曾经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被拘禁达25年之久,至1979年
1月才获释,因此,我们一直没有机会听到胡风自己的辩白。所以,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