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身后事(而已丛书)|报价¥24.00|图书,传记,文学界,中国,综合,朱正
品牌:朱正
基本信息
·出版社:福建教育
·页码:279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33445414
·条码:97875334454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丛书名:而已丛书
内容简介
前记
鲁迅死因“正、反、合”
鲁迅交往中的右派分子
两篇《伤逝》
“木瓜”其人其事
回忆文的可信程度
小人张凤举
鲁迅与邵洵美
异中有同
关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几件事
《周佛海日记》中的鲁迅兄弟
邵燕祥与鲁迅文学传统
读资中筠,想起鲁迅
一个抄本
附录:戴文葆《抄后记》
初版本的特别价值
删掉的信息
这叫“审读”吗?
新版《鲁迅全集》的得失
“我”是谁?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陈琼芝和《鲁迅全集》
贵在新见
——读王福湘著《悲壮的历程》
“政客”这顶帽子
丁玲《“开会”之于鲁迅》一文的遭遇
隔膜
——读胡风《三十万言书》札记
聂绀弩的“运动档案”
为反对而反对
——从鲁迅《战略关系》谈起
关于1936年的那次访苏邀请
《胡适全集》中文书信部分勘误
略谈《胡适全集》第一卷所用的底本和第四卷的校勘问题
《胡适全集》中的重复
《胡适全集》中的阙失
注释献芹
朱自清的一句诗
从一个人看一个时代
——介绍《叶圣陶年谱长编》
一本亲切的人物传记
“我首先是个人”
目录
前记
鲁迅死因“正、反、合”
鲁迅交往中的右派分子
两篇《伤逝》
“木瓜”其人其事
回忆文的可信程度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邵燕祥与鲁迅文学传统
一九四五年秋天,抗日战争结束了。在沦陷了八年的北平,从天上飞来
了一些接收人员,从地下钻出了一些“地下工作人员”……这些人的作为给
了人们怎样的印象呢?
这时,在北平汇文中学,一个十二岁的初中学生,在他一个人办的壁报
《五十年代》上,发表了一个他写的小独幕剧。剧本前面的小引是:“伊人
天外飞来,此君地下钻出。”场景的布置是咸亨酒店门前,一开场,阿Q装
扮全然空军模样,扬长走上。剧中上场的还有王胡、孔乙己、酒店学徒、老
拱……这些《呐喊》中的人物。剧中的孔乙己说:“小弟也曾从事地下工作
,小弟之腿,便乃在敌宪兵队吊折的也。”
这个独幕剧的作者就是邵燕祥。那时,他从长他五岁的哥哥那里读到了
鲁迅的《野草》、《呐喊》和《彷徨》,也看到了田汉改编的剧本《阿Q正
传》。他的这个独幕剧,就是对田汉剧本的模仿。这想必是邵燕祥最初的文
学创作。他的起点,就同鲁迅有了这样一种渊源。(见邵燕祥著《热话冷说
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0~323页。)
五十年代初期,邵燕祥作为一颗文学新星受到公众注意的时候,是一位
抒情诗人。可是,他的文学活动,他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却是从杂文开始的
。据他自述,“我从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日在锦州一家报纸的副刊上发表了
杂文《由口舌说起》,开始通过报刊发言,算起来差一个月就满四十年。而
自一九四九年一解放,一度误以为‘杂文时代’真的结束,就少写杂文多写
诗歌了。”(见《邵燕祥文抄(三)·梦边说梦》,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第1
71页。)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大家都知道,在鲁迅的文学遗产中,不论就数量还
是就意义说,杂文都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有志继承鲁迅文学事业的邵燕祥,
从写杂文起步,就是很自然的了。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轻的
邵燕祥以为,已经进入了不再需要杂文,只需要讴歌的崭新的时代。他就是
凭着这样一种建设新生活的激情,拿起他的诗笔:
收拾停当我的行装,
马上要登程去远方,
心爱的同志送我
告别天安门广场。
在我将去的铁路线上,
还没有铁路的影子。
在我将去的矿井,
还只是一片荒凉。
但是没有的都将会有,
美好的希望都不会落空。
在遥远的荒山僻壤,
将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