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报价¥22.40|图书,传记,文学界,中国,综合,傅光明
品牌:傅光明
基本信息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410 页码
·出版日:2007年
·ISBN:7807132949
·条码:97878071329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人们以前所了解的“老舍之死”,有些是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按照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用固定的“特性形容词”编纂成的另一种形式的“荷马史诗”,或“关于过去的一副拼图”?里面保存了多少的“历史的真实”。
“老舍之死”在口述史学上的意义在于,它对同一事件的多元叙述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多个侧面。不同的声音之间,有“共存、互扰、矛盾”;不同的声部之间也常有“遮掩覆盖”;也许还有人试图将自己的声音作为独唱,而将历史简单画上句号。我曾为此迷惑不解,现在则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这种“罗生门”式的历史真实才是历史的至少一种意义所在。——傅光明
作者简介
傅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1965年生于北京,1986年大学毕业。200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著有《人生采访者:萧乾评传》、《未带地图,行旅人生》、《老舍之死采访实录》、《出逃》、《生命信徒:徐志摩》等。译有《古韵》、《观察中国》、《两刃之剑:基督教与20世纪中国小说》(合)等。主编《感悟现代名家经典小说》、《感悟现代名家经典散文》、《在文学馆听讲座》系列丛书。编选《萧乾文集》10卷、《林海音文集》5卷、《茅盾小说》、《老舍散文》、《论战中的鲁迅》等数十种。从2001年起,策划、主持中国现代文学馆星期义务演讲——在文学馆听讲座。
媒体推荐
书评
人们以前所了解的“老舍之死”,有些是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按
照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用固定的“特性形容词”编纂成的另一种形式的“荷
马史诗”,或“关于过去的一副拼图”?里面保存了多少的“历史的真实”
。
“老舍之死”在口述史学上的意义在于,它对同一事件的多元叙述呈现
出与“过去”不同的多个侧面。不同的声音之间,有“共存、互扰、矛盾”
;不同的声部之间也常有“遮掩覆盖”;也许还有人试图将自己的声音作为
独唱,而将历史简单画上句号。我曾为此迷惑不解,现在则越发清晰地认识
到,这种“罗生门”式的历史真实才是历史的至少一种意义所在。
——傅光明
编辑推荐
一代文化巨匠——老舍,带给中国一些系列灿烂的文化之后,悄然消失于未名湖,我们为之扼腕叹息之际,老舍之死是否有内在的隐情?我们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历史?傅光明老师引导我们以积极思考。他从一组短剧入手,带领我们回顾众人眼中的老舍之死。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历史的谜团——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
第一节 “人民艺术家”(1949-1956)
第二节 心灵的困惑与艺术的挣扎(1957-1966)
第三节 历史叙述中的“八二三”事件
第四节 是谁打捞起了老舍的尸体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1946年1月,老舍与曹禺接受了美国国务院文化交流计划的邀请,即将
赴美的消息,公诸报端。随后,媒体不断透露,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张治
中将军与冯玉祥将军、“文协”上海分会、大同出版公司、上海电影戏剧协
会、美国驻华使馆等,分别在重庆、上海两地,相继为老合和曹禺的出访举
办了多次送别会或招待会。可见,当时国内文化界对他们二人赴美普遍感到
兴奋。“人们明白,老合和曹禺将能充分代表中国现代正义和进步的文学事
业,向大洋彼岸各界展示自身的丰厚艺术实绩,并将中国人民在连年抗战中
焕发起来的新的精神状态一并介绍出去,使西方社会得以较为真切和全面地
了解东方文化及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的文艺界同人,是把二位作家,当作
自己派往西方的民间文化使者来看待的。”
老舍感激大家的信任,一再表示一定不辱使命,要向美国人民宣讲中国
人民的生存状况和民主要求、中国新文艺的成就,以及抗战时期的“文协”
。曹禺曾在“文协”的送别酒会上说,美国人见到老合先生,就会明白中国
作家的生活和环境。老舍当然也乐得借此机会放松一下长年遭受“疲劳轰炸
”的身体。
1946年3月6日的重庆《新华日报》还专门发了消息《老舍、曹禺昨离沪
赴美》:“[中央社上海5日电]美巨轮史葛将军号,5日午离沪驶美,约本月
下旬可抵美。该轮共运输美军1650人,美侨200余人。作家老合、曹禺亦乘
该轮赴美讲学。”20日,抵达西雅图。
美国方面的接待是高规格的,在首都华盛顿,二人曾在招待国宾的“来
世礼”宾馆的乙宾馆下榻。而此时,访美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就住在甲宾馆。
老舍、曹禺先后到了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加
利福尼亚等地,并顺访了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和魁北克。应华盛顿大学、丹佛
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天主教大学、费城国际学生
总会、西雅图西北部作家协会等学府、社团的约请,二人分别做了数次讲课
或演讲。老舍讲的内容主要是《现代中国小说》、《中国抗战文学》、《中
国文学之历史与现状》等等。
来美国以前,老舍对美国的民主、自由颇多好感。初到美国,在芝加哥
停留四天,他便“感到美国人非常热情,和蔼,活泼,可爱”;但在今天的
许多美国人眼里,中国人还是“千百年前唐宋时代的中国人,他们对于唐诗
、宋词都很欣赏”。老舍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