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相如:财经类网站路在何方
年初CNNIC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上网获取信息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对新闻的需求已经退居其次,获取财经信息需求的已经占到41%,希望获得对他有用的信息,其中有网络金融、网络炒股已经占到调查的10.5%。
目前,国内比较专业性的财经网站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传统媒体或传统媒体与别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网站,以提供财经内容作为主业。其显著特点是,发布的信息比较权威,经济报道深入,但技术力量一般。第二类是新兴的财经网站和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其显著特点是提供多种免费的服务,技术力量强大。第三类是有券商背景或由券商直接开办的网站,它们被认为是券商原有业务的延伸,主要通过公布研究报告与以后的网上交易业务吸引股民。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王世成副会长与黄相如亲切交流
专家认为,专业财经网站从发展趋势来看,其内容应该越来越深,越来越精;其产品则越来越专,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的资讯内容和产品服务,培养了一批忠诚用户,将成为财经网站生存之本。随着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与加拿大传媒巨头汤姆森集团分别宣布收购美国道琼斯公司和英国路透集团的计划,两家的收购价均远高于被收购方的市值,这体现出市场对于财经传媒价值的重新认识。
当前投资市场和资本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上亿股民的巨大用户潜力,受众对财经新闻的需求巨大,用户对整个财经网站的依赖性在不断地增强,对财经网站的浏览时间呈往上增长的趋势。对所有的财经类网站来说应该是最理想的状态,财经网站和财经媒体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涉及财经传统媒体的并购和投资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财经类的海量信息第一时间展现在所有人面前,在信息泛滥的时代,首先考虑的就是海量信息如何有效整合,最基本就是网站的定位,下一步就是创新。最近我在研究和分析一些财经类网站,也跟几个互联网界的朋友在交流,今天就针对这个话题展开探讨,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多不同的观点和策略,把我们的力量结合起来增加我们的视野,希望对那些做财经类网站朋友能有所启发。
大家知道金融的特殊性使得金融类网站与其它网站在网站构架与运营上不同于其它网站,首先我们谈网站构架。
在财经类网站流量分析报告中,按服务模式分为两类:专业财经网站和门户财经频道。专业财经网站包括:金融界、和讯网、东方财富网、中国经济网、证券之星、中国财经信息网、中国证券网和中金在线。门户财经频道包括:新浪财经和搜狐财经。
调查数据显示,财经类网站边缘访问率平均值为69.5%,四大网站低于此平均值,分别为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网、搜狐财经和金融界网。这点充分表明,门户财经频道在边缘访问率排名中表现较好。

只要有买了几只股票后,你的生活就很难离开财经类的网站。每天浏览最新的信息和评论,看直播和专家的点评,逛股市博客,泡股民论坛,偶尔还玩玩股市软件,这些都已经成为你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事实上,你只是中国7000多万股民的缩影。随着2006年以来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带动了整个资本市场的繁荣,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都热火朝天。其中每个市场都可能瞬间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财经专业资讯为主的网站的商用价值凸现,财经类网站的价值开始彰显。
第一类是由传统媒体或传统媒体与别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网站,以提供财经内容作为主业。其显著特点是,发布的信息比较权威,经济报道深入,但技术力量一般 (一般为政府主导的新闻媒体) 。
第二类是新兴的财经网站和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其显著特点是提供多种免费的服务,技术力量强大(和讯、金融界、网易财经、新浪财经);财经网站如何利用web2.0增加访客互动、粘性。
从06年的股市热开始,借股市的的势,财经类网站的广告明显增多,和讯网就是这样。
而网站在近期的频频动作更让他信心百倍,和讯网刚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合作,强势推出了一级频道――股指期货频道,提供一站式平台服务。不久以前和讯网基金频道2007新版正式上线,和讯网参与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全国巡回研讨非常火爆,而他们携手BTV5著名栏目《天下财经》以及十几家财经媒体,共同推出大型高端财经人士系列访谈活动,即“2007财经零距离”,受到了太多人的关注。而在2003年,和讯网的访问量和客户量已连续几年徘徊不前。虽然号称财经类第一网站,但他们在整个互联网圈里甚至连第二集团都算不上。
第三类是有券商背景或由券商直接开办的网站,它们被认为是券商原有业务的延伸,主要通过公布研究报告与以后的网上交易业务吸引股民。
接着我们谈:网站运营。现在国内财经网站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综合性的如和讯、金融界都已名声在外,行业性的财经网站也已对市场进行了细分。现在进入财经网站应该怎样同这些网站进行竞争。这个里面主要是以策略分析为主。
而借助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又何止和讯网一家!金融界网站推出金融界博客1.0测试版,这家领先业界的财经信息提供商、纳斯达克挂牌交易的唯一中文财经网站,也开始涉足web2.0领域,他们举办的中国股市民间高手大赛也是吸引了一大批股民的注意。各大门户网站也不示弱,网站新浪财经和搜狐财经借助股市推出了一系列的动作,网易财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版,其中号称中国“第一博”“带头大哥”的博客更是让它们火了一把。东方财富网已建立了当今中国最大、最活跃的财经互动社区;同化顺近来集合了行情分析功能,增加了资讯功能,特别是即时直播功能,对股民有很大诱惑力。
详细分析几个大的财经网站优势、劣势及他们以后的发展策略及方向。(第一理财网、金融界、金融街、和讯、天天基金网等)在做分析的时候要标注是哪个网站。
近来中国最大的证券投资者门户网站中华股民网(www.17ok.com)正式上线。“整个的股票市场在目前应该是牛气冲天的,带来了整个资本市场的繁荣。市场在2007年应该会进入一个商业化的阶段,财经类网站的价值会得到更多的体现。如此发展下去,财经类网站可能会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垂直性的网站。”中金在线的负责人李琨预计。
财经网站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因此,寻找更好的商业模式将显得至关重要。而目前各大财经网站的盈利模式都不一样,金融界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上市的财经网站,金融界的优势以证券分析软件为主,这一盈利模式成为当前财经网站典型的发展方向,它的盈利主要靠金融界卖软件和广告;中国金融网走的是依托银行业,针对集团用户的B2B模式;中金在线则走的是B2C模式;2004年和讯开始引入web2.0元素,由财经网站向个人门户发展,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方式。
艾瑞分析师认为中国财经信息服务市场目前尚处于发展期,中国证券市场对中国财经信息服务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驱动中国财经信息服务市场成熟的关键将在于财经网站如何把握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而进行产品创新,如何明确网站定位和完善商业盈利模式才是引导中国财经信息服务市场成熟的关键因素。
股市的火热直接驱动股民对财经信息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强。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10至2007年3月,中国财经网站用户流量和访问有效时间持续增长,财经网站月度覆盖人数由2006年10月持续增长到2007年3月的4654.7万人,人均单日有效浏览时间在07年3月持续增长到10分49秒。
财经类网站的命运被牢牢地系在了股市的起伏上,这一轮的崛起到底能够持续多久,其实不明朗,2008年虽然是中国的奥运年可是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刚要过年那会儿的南方冰雪灾害,年初整个股市差点跌破3000点,接着是达赖闹藏独,然后是5.12的地震,还有南方的水灾,这些灾难对中国人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对中国经济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财经类网站在前2年的崛起之后,面对2008和以后,敢问路在何方?如何让你的网站有差异化的产品?如何让你的网站和核心竞争力?如何让你的网站能不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太大?这些问题财经类网站的CEO不得不考虑。
在网络媒体界,容易定向开展针对性营销的社区的发展前景被很多人看好。牛市的出现,让很多财经媒体也分得了一杯羹。由于“黄金十年”观点的深入人心。很多网站都笃信金融服务将是其未来最有利润、最有空间方向性的一个盈利点。
目前,网站的金融服务没有一个特别成熟的模式。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说政策的限制、消费习惯的限制,也有跟合作对象如何达成共识等因素。大家都想着要朝这方面努力,但是目前总体上处于培育期和探索期。
本文由国际家居网(www.homevv.com )创始人/总编辑黄相如发布在(www.royec.com),百度帐号Roy黄,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