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圆(精4DSD)|报价¥40.00|音乐频道,CD,
品牌:
产品参数
·介质:其他
·碟数:4
·出版社: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ISRC:CND050637700
·条码:9200606221200
内容介绍
详细内容: DISC 1:古筝演奏
渔舟唱晚
战台风
寒鸭戏水
汉宫秋月
流水行云
蕉窗夜雨
高山流水
出水莲
平湖秋月
梅花三弄
昭君怨
秦桑曲
打雁
禅院钟声
广陵散
DISC 2:琵琶演奏
十面埋伏
阳春白雪
昭君出塞
长门怨
高山流水
霸王卸甲
梅花三弄
塞上曲
金蛇狂舞
小霓裳
三六
飞花点翠
DISC 3:二胡演奏
二泉映月
空山鸟语
赛马
病中吟
独弦操舶
阳关三叠
苏南小曲
江河水
闲居吟
听松
月夜
烛影摇红
良宵
光明行
悲歌
DISC 4:笛子演奏
苏姑行
牧笛
水乡船歌
秦川抒怀
枣园春色
五梆子
三五七
庆丰收
喜相逢
妆台秋思
苗岭的早晨
山歌
小放牛
黄莺亮翅
幽兰逢春
广告语: 一丝寂寞,千缕惆怅;仰望苍穹,月如银盘;听秋虫呢喃,月圆人难圆;寄语夜空,万声叹息。
无论近在汉城,还是远至太平洋彼岸,拳拳游子心,游子情,悠悠千载,无法压抑。仰望城空中的一轮明月,思乡的忧愁突袭心头……故乡,你可也正沐浴在月光之下??
本集收录了由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4种乐器所演奏的57首国乐名曲。观月赏曲赋情,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流光如逝,月是故乡圆,怅望南天,心飞故里……
古筝
古筝早于战国时已流行(公元前 475-221年),有悠久的历史。最初的筝是古代游牧民族所制造的一种小形竹制乐器,后来流行於秦国 (公元前255-206年),即所谓「秦筝」。 古筝在古代为伴唱民歌或独奏之用,在唐宋时亦于乐队中使用,著名独奏作品有「广陵散」等。古筝因用弦不同(丝弦或金属弦),故有纯、典雅,和清脆、明决之分。 ……
二胡
又名南胡,是十一世纪前唐代札筝与中国东北地区西拉木伦河一帶的演变而成的。初世以竹片札之,音色铿锵。到宋代才演变为用弓拉奏。沈括于《梦溪笔谈》有诗云:「马尾胡琴随汉车,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但于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刘天华(1895-1932)对于民間胡琴加以改進,固定其形制,为二胡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才将二胡由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近八十年来二胡已发展成音色甜美,具有高难度技巧的弦乐器。音域约两个八度,音色刚柔多边,有精巧灵活的性能,既能演奏柔美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发音可以持续不断,强弱变化自然,还能演奏出独特的模仿效果。著名乐曲有「二泉映月」、「江河水」协奏曲有「长城随想曲」等。
琵琶
琵琶是一种拔奏弦鸣乐器,原称“批把”因弹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纪,一种半梨形音箱、曲项、四弦或五弦、有四个相的琵琶自西域传入内地。从白居易的不朽名诗《琵琶行》中可以看出琵琶在唐宋时期相当盛行。“琵琶”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摹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右手向前弹出曰“琵”,向后弹进曰“琶”,是弹奏时的两个基本手法。凡是用这两个手法抱在怀中弹奏的乐器,在早期都称为“琵琶”。
笛子
笛子以竹制管身,管身上开有吹孔、膜孔、两个(或四个)出气孔以及六个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以笛塞,横吹。笛子在全国流行的形制很多,但主要的有曲笛(亦称昆笛)、梆笛两种。曲笛常用于昆曲伴奏以及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梆笛用于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
点此购买报价¥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