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怪相丛生专业杀虫未必真

现在,超市内销售的杀灭蟑螂、蚂蚁等家庭常见害虫的药物单价动辄三四十元,有的甚至上百元,使用效果也是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杀虫公司应运而生,一些市民也为其“专业”所吸引。但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杀虫市场怪相丛生,号称“专业”的公司不能提供基本的现场咨询,甚至自己也解释不清楚防治效果……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应谨慎选择杀虫公司。

公司难见实体店
现在,网络和公交站牌、楼道、电梯等公共场所,杀虫公司的广告随处可见。不少杀虫公司号称是“从事消杀各种有害生物和消毒的专业公司”,但有的却连现场咨询都无法提供,消费者只能通过网站或广告公布的咨询电话来了解公司及其服务。
在百度输入关键词“北京”和“杀虫公司”后,仅前十页就提供了29家杀虫公司的网站链接。记者随机选取了一家名为方圆洁的杀虫公司,打算问清楚地址后再进行实地考察,不料却被告知“不接待要求现场咨询的家庭客户”,“如果认为价格合适,公司技术人员才会上门服务”。
“现场咨询?”听说记者想要现场咨询后,康保达杀虫公司接电人员的回答更令人惊讶。“没有客户有这种要求的,我们不接待。”犹豫过后,他又说,“要来也可以。”当记者要求提供准确的办公地址时,对方又称:“以前在和平街,现在刚搬到这里,我也不知道在哪里。”
猛士杀虫公司也不提供现场咨询,原因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办公地址,而是“公司没人接待”,这样的理由听起来不免牵强。记者表示,可以在去前打电话确定公司是否有人。对方认为这种要求和想法“真逗”,并且不耐烦地说:“那您还是找别家吧。”
价差高达两三倍
记者发现,杀虫市场的报价体系也十分混乱:有的按面积收费,有的则按户型收费,还有的直接报出最低价;同为一年的防治效果,价差可达两三百元。
“一次性杀蟑最低150元。”邦洁士杀虫公司直接给出了最低价,自称是该公司经理的卜先生还向记者推荐了年服务———一年内提供杀蟑服务4次,“费用是366元,杀虫一天才花1块钱。”卜经理颇为这句推销语得意。
但百虫净杀虫公司的工作人员却对年服务的模式不以为然:“其实根本用不着年服务,因为我们家提供的一次性治理服务能防治一年(蟑虫),价格实惠,两居室只收100元,三居室120元。”如果效果真和其他公司推出的年服务治理一样———长达一年,那为什么价格会翻番?对这个问题,百虫净的说法是“我们报的是实价”。
效果判定无标准
在咨询过程中,很多杀虫公司都宣称防治效果在半年以上,但记者追问“半年蟑螂出现的指标”“年服务和一次性杀蟑服务的效果区别”等细节时,他们的说法就开始模糊起来。此外,用同种杀虫剂的公司,有的防治效果只有两三个月,有的却宣称长达一年,这些都让人犯晕。
“只要客户打扫卫生时,不把那些杀虫药抹掉,肯定能保持1年(防治效果)。”百虫净工作人员称。“1年内都没有虫子?”记者追问,“肯定还有一些,也就一两只吧。”对方的说法十分模糊。“那怎么判断防治效果?”“反正肯定比没有防治要好。”
和百虫净公司一样,康保达公司使用的杀蟑药也宣称是德国拜耳出产的,不过防治效果却只能保持“两三个月”,当记者问到为何防治效果这么短时,对方也说不清楚,“反正我们不会跟别的公司一样,说一年,你自己看防治效果吧。”言下之意,别的公司夸大了防治效果。
邦洁士杀虫公司称,自家的一次性杀蟑服务能保持半年内“基本”无蟑螂,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年服务,即一年内提供杀蟑服务4次。“既然一次性杀蟑效果可保半年,为什么还要提供一年上门4次的年服务?一次性杀蟑和年服务中的杀蟑服务有何不同?”当记者把这些问题抛给对方时,对方一会儿称“其实都一样”,一会儿又称“肯定不一样”,让记者真是越听越迷糊。
用药存在安全隐患
“杀虫公司所用杀虫剂是否安全?”这是消费者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的杀虫公司自配杀虫药,还有的杀虫公司所用药品没有取得合法手续。
由于刺鼻难闻,百虫净杀虫公司的工作人员只好把杀虫药锁在铁柜里,“怎么药都锁在柜子里?”最初,记者有些疑惑,对方也并不避讳,直称“味儿大。”果然,一打开铁柜,怪味就扑鼻而来。当记者表示担心用杀虫剂有副作用时,百虫净工作人员表示“(药)洒到菜上都没关系,涮一涮照样可以吃。”
当记者问及方圆洁用何种品牌杀蟑药时,该公司工作人员很不耐烦地回答说:“什么什么品牌?自己配的!”“自己拿原料到现场配?”记者有些不敢相信,开始担心“私配”的杀虫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对方的回答却很轻松:“能有什么副作用?我们公司都开了这么多年了,接过的工程成百上千,有问题能开到现在?”
信誓旦旦地表示杀虫药绝对合格的邦洁士杀虫公司也被存在用药不明的问题,其所使用的膏剂(状)“杀蟑胶饵”和颗粒剂“杀蟑饵剂”使用的是同一个农药登记证号。而记者从北京市农药鉴定所得知,不同剂型的卫生杀虫剂农药登记证号不同,也就是说,这两种杀虫药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或者是在冒用的农药登记证号,即属于没有经过农业部批准的非法杀虫剂。
■相关部门
标准缺失监管有限
开办杀虫公司是否需要相关的资质限制?杀虫公司的用药、技术操作等有无相关标准?防治效果该如何判断?同样的治理效果,为何价格会相差三倍?
记者从北京市工商局了解到,开办杀虫公司并没有前置审批的要求,即不需要经过其他部门的审批。杀虫公司取得合格手续后,按照《北京市除四害管理规定》,到爱卫会备案就可以了。
在杀虫公司技术操作和防治效果等方面,目前并没有具体标准。于传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杀虫公司都按《全国爱委会除四害标准》来约定防治效果,“但严格意义上讲,《标准》更适合用于判断城市或单位等大面积的防治效果”。
针对市场混乱的价格,爱卫会的于传江认为“各杀虫公司如何定收费标准是一种市场行为。”他认为,“公司间的价格差异主要受杀虫剂价格影响”,“公司管理和人工成本对杀虫服务价格的影响并不大,现在杀虫公司员工的工资普遍1000多元,不会相差很多。”
“进口药和国产药确实价格相差很大,有的甚至能差到8-10倍,但是效果肯定也不一样。”那为什么部分公司宣称效果相同,却仍然存在很大差价呢?于传江表示,“有的低档杀虫剂也能起到和进口药一样的杀虫效果,但对人的伤害也大。”
作为杀虫市场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于传江并不认为杀虫市场很乱,“消费者也有选择权,如果有公司不提供现场咨询,可以选择其他的公司。”
记者咨询工商局投诉热线后得知,如果消费者受到侵害,可以向工商局投诉,但是举证责任由消费者承担。
■专家说法
不能使用农业杀虫剂
据北京市农药鉴定所副所长李常平介绍,杀虫剂分农用杀虫剂和卫生杀虫剂两种,一般而言,前者毒性较大,适用于农业杀虫,后者适用于公共场所和家庭有害生物的防治。按照毒性的不同,杀虫剂又可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档次,其中只有低毒和微毒可用于家庭杀虫,中等毒杀虫剂部分能用于家庭杀毒,部分不能用于家庭杀虫,剧毒和高毒不能用于家庭杀虫。
家庭误用或滥用杀虫剂可能会引起中毒。北京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博士曾晓鹏告诉记者,“杀虫剂中毒分三种情况,即药物本身存在问题、用药量过大和吸入过量,普通反应会导致皮肤出现发红、瘙痒等过敏性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呕吐、晕眩甚至抽筋等不良反应。”
根据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药管理条例》,杀虫剂属农药,必须经过农业部检查和审核,取得农药登记证号后才能上市销售。李常平表示,“如果杀虫公司采用自己配制或者没有取得农药登记证号的杀虫剂,其化学成分不明,很难说会引起什么不良反应。另外,私自配制杀虫剂属于违法行为,不应鼓励。”
■调查结论
谨慎选择杀虫公司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杀虫公司和政府部门的负责人都认为,“市场并没有那么乱”。对他们来说,诸多怪相也许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部分公司不提供现场咨询,是因为工程太小,没钱赚;市场价格体系混乱是因为用药不同、管理成本不同……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不提供现场咨询,也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存在滥用药物和高收费的情况。但花钱是为了买服务,而不是买担心的。对消费者来说,面对上述市场,他们真的还能安心消费么?隔行如隔山,消费者并不是专家,如果剧毒的敌敌畏换个包装,如果杀虫公司找个看似合理的借口,消费者不见得就能分辨。而这都是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问题。如何规范市场,尽快制定出相关的标准?如何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也许是值得相关部门考虑的问题。
至于消费者自己,您如果想选择杀虫公司,那还是谨慎些,多个心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