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二炮兵某旅喜讯盈门——历经8年多时间的科研革新项目“铁路运输测压补压装置”研制成功,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旅领导感慨地说:“只有集中大家的智慧,合力攻关,才能实现科研革新工作的快速发
本报北京3月30日电特约通讯员余文武、记者夏洪青报道:本周,第二炮兵某团举行“导弹阵地技术系统”验收评审会,来自军内外的专家组经反复检测评估后,给予高度评价。团党委成员从这套系统建设的经历中体会到
文章称,中国官方《解放军报》的报道从侧面证实了中国已拥有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技术。此外,外媒还认为,自从19 95年以来,每当“台海有事”的时候,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总会以某种方式显示|威慑力,以便对美国
文章称,中国官方《解放军报》的报道从侧面证实了中国已拥有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技术。此外,外媒还认为,自从1995年以来,每当“台海有事”的时候,中国第二炮兵部队总会以某种方式显示威慑力,以便对美国实施
大漠无言,却永远铭记着他们为了国家尊严所作的牺牲奉献;戈壁无字,却始终镌刻着他们为了人类和平事业所经历的艰苦卓绝。 他们,就是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某所专门检测导弹爆炸效应的英雄群体——五室
“失败数据库”成为练兵活教材 ——第二炮兵某旅着力解决训练难题的一段经历 本报记者高志文本报通讯员张建春 在训练场上,成功的经验往往能得到关注,而失败的教训却常
军报讯记者高志文、通讯员樊祥胜报道:一台台装备“乘”电梯到达指定楼层,吊车缓缓驶过来,“抓”起装备分类摆放到位;点击电子档案,所有装备的最新动态信息瞬间可知;接到应急作战命令,上百件(套)工程装
向着峰巅攀援,一百个登山者可能选择一百条不同的路径。对于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德武来说,他面对的是一条最陡峭的、最漫长的、最崎岖的攀登之路。 成功,遥遥无期。这是一段远离鲜花的日
军报北京10月4日电特约记者罗路云、张坤平报道:国庆节前夕,华北大平原,一场军地联训联保演练别开生面:过去只能当“配角”的地方民兵预备役专业分队,如今操起了数字化预警等新型装备,与航空兵、装甲兵
目击“北剑-O6O7”演习 本报特约记者张坤平图/本报记者乔天富 初秋时节,位于内蒙古高原的某训练基地。北京军区在这里成功组织了“北剑-0607(S)”实兵对抗演习。这是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