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一台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PC以完成我们的编译工作。 其次要准备如下一些源文件。 1、源文件准备
交叉编译场景分析(arm-linux)(八)--编译glib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1. 基本信息:
1、不同体系结构下的应用程序是不能互相跨平台运行的,比如在X86下编写的程序,如果用X86的编绎器编绎链接,就不能运行在arm体系结构的系统上。 2、arm-linux是一个可以运行在arm体系结构系
configure的参数众多,一般包括如下 --srcdir=DIR 这个选项对安装没有作用.他会告诉'configure'源码的位置.一般来说不用指定此选项,因为'configure'脚
动手编译内核之前,至少应该看看源码根目录下的README文件,并参考一些其他的资料,了解编译一个内核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环境,以及基本的步骤。 我使用的交叉编译器是arm-iwmmxt-li
我们使用以下版本的文件为例子建立 arm-linux 交叉编译环境: 编译环境 redhat 7.2 或 8.0 binutils-2.14.tar.gz ftp://ftp.gnu.or
我们使用以下版本的文件为例子建立arm-Linux 交叉编译环境: binutils-2.11.gz gcc-2.95.3.gz glibc-2.2.3.gz glibc-linuxthreads-2
我们使用以下版本的文件为例子建立arm-linux 交叉编译环境: binutils-2.11.gz gcc-2.95.3.gz glibc-2.2.3.gz glibc-linuxthreads-2
交叉编译场景分析(arm-linux)(二)--编译tslib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1. 基本信息:
交叉编译场景分析(arm-linux)(一)--基本知识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1. 基本知识 在linux下,绝大部分的软件包都是用autoconf配置的。除此之外,比较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