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肿瘤只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和微生物无关。直至1908年丹麦生物学家维赫尔姆·埃勒曼(Vilnelm Ellermann)和奥勒夫·班格(Oluf Bang)将患白血病鸡的血液
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菌为什么会使人生病呢?是因为它们能产生致病物质,造成宿主感染。如果不产生致病物质,就是非病原菌。至于正常菌群,当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内毒素不是蛋白质,因此非常耐热。在100℃的
1966年劳埃德·奥尔德(Lloyd,J.Old)应用免疫扩散试验发现,EBV与鼻咽癌(NPC)在血清学上有一定关系。1973年我国的病毒学家曾毅在鼻咽癌患者上皮肿瘤细胞中找到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
病毒与细菌不同,是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自身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必须在易感染的活宿主细胞内利用其核酸和蛋白质来增殖。因此,病毒的致病物质中属于真正毒素的不多。病毒主要是通过干扰宿主细胞的
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病原体的一系列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并能遗传给下一代,而且不同种的生物免疫系统有差异。例如人不会得鸡霍乱也不会被犬瘟病毒感染;同样,
人类的吞噬细胞有大、小两种。小吞噬细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是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两者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
针对各种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制订切断措施。对肠道传染病,着重在管理饮食、管理粪便、保护水源、环境卫生、餐具消毒、个人卫生等措施。对呼吸道传染病,必须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必要及可能时进行空气消毒,
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疫苗有多种类型。死疫苗是选用能够引起较强免疫反应的病原体,经人
许多肠道传染病是通过饮用或食用染有病原微生物的食物和水而引起的,故称之为“粪—口途径”。即感染了病原菌的患者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菌,这些病原菌通过不同途径进入食物,健康人食用或饮用这些带有病原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