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后,干扰素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占重要地位。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它能诱生抗病毒白蛋
我们从小就有打预防针的经验。这样做的科学道理就是让我们的身体对某些疾病具有获得性免疫的能力。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体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等抗原(有时也称免疫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
根据病原菌与宿主细胞的关系,病原菌分为胞外菌和胞内菌两类。胞外菌是指可以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胞间隙、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体液中生长繁殖的细菌,它们在体外可以在没有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胞内菌又分两种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病原体的一系列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并能遗传给下一代,而且不同种的生物免疫系统有差异。例如人不会得鸡霍乱也不会被犬瘟病毒感染;同样,
人类的吞噬细胞有大、小两种。小吞噬细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是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两者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
细菌一旦进入机体内,首先遇到的是吞噬细胞。非病原菌很容易被吞噬细胞摄取、吞入、杀死、消化,并将菌体蛋白质等作为营养来源。但病原菌则不同,有多种办法来对付吞噬细胞。例如肺炎链球菌、炭疽芽胞杆菌、流感嗜血
依靠身体的自然免疫力或免疫预防的方法并不足以完全抵抗微生物的侵染。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繁殖很快。因而病原菌在丧失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体中,数天内就可成千上万倍地增殖,从进入体内的少量细胞扩增
微生物无处不在!虽然呱呱落地的婴儿体内几乎是无菌的,但离开母体后,就同周围富含微生物的自然环境密切接触,因而人体的体表皮肤和与外界相通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及其腔道寄居着不同种类
皮肤表面普遍存在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有时有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葡萄球菌在脸部与手部皮肤较多见。鼻翼、腋窝及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