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揭秘全国第一乞丐村

王朝百态·作者佚名  2016-09-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寒暑假曾是乞讨的高峰期。到了假期,小寨村在外“打工”的父母、爷爷奶奶,会赶紧把孩子接走,而这些声称在外“打工”的成年人,有一部分是在乞讨,而小孩则成了他们乞讨获得暴利的工具。

所以,每到假期,当地政府总要开大会,动员村民不要外出乞讨,而要靠劳动致富,让小寨人活出自己的尊严。

村民们说,听的宣传多了,他们也意识到,乞讨是耻辱的,打工只要肯出力,经济收入也比乞讨要高。

甘肃省岷县中寨镇小寨村,10年前,这个村庄因“乞丐村”闻名全国。尽管村民们尽力修复着因乞讨而丧失的尊严,但“全国第一乞丐村”的称呼,也成了这个村挥之不去的心病。

遏制小寨村的“乞丐”,也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10年来,虽然小寨村鲜有村民外出乞讨,但外界对“甘肃岷县外出乞丐”的报道,几乎都要提及这个“乞丐村”,这也让小寨村的村民感到了沉重的包袱。

近日,在北京、南京等地出现的岷县乞讨人员,又让这个“乞丐村”走进人们的视野。

被人冒名:##那些乞讨人员,“没一个是我们村的”

日前,北京、南京等地不断曝出“全国第一乞丐村”小寨村的村民在地铁上乞讨,随即,小寨村再次引起媒体关注。

小寨村的村主任方俊文,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去南京准备接回发现的7名乞讨人员。可到了以后才发现,这些乞讨人员都不是他们村的,而是邻近乡镇,“小寨村”只是被人冒了名。

而小寨村村支书李文忠则很肯定地说,在南京和北京发现的自称是小寨村的乞讨人员,被证实没有一个是小寨村的。

村民们也有些哭笑不得,“自从小寨村因乞讨出名后,附近地区的乞讨人员被发现后怕丢人,都说是小寨村的,小寨村是替人背了黑锅”。

李文忠说,小寨村2060人,今年尚未发现有人在外地乞讨。在8月10日,中寨镇和小寨村的干部们,还对村里逐家逐户进行了排查,外出打工的人家都一一核实去向。每年,当地政府都会对村民进行这样的教育和排查,遏制乞讨已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今的小寨,人们对乞讨讳莫如深,问及的村民只会说,“我没出去过”,但对其他一概不谈。一位村民说,大家都知道乞讨是丢人的事,以前即使出去乞讨,也都是说“打工”,几家关系好的一起出门,方便有个照应,但回来了也不说。

2005年,作为这个村子的第一个大学生,李玉平在他就读的小寨初中的校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致全乡中小学生的一封信――别跪了,小寨人,站起来》的文章,号召小寨人放弃乞讨,靠劳动挣钱。

此前,媒体关注这个甘肃南部的偏远村庄,以“全国第一乞丐村”这种村民们认为并不光彩的方式闻名全国。

小寨村,周围土地贫瘠,村民们在石头山上开垦土地,种上一季青稞、玉米,有没有收成全看天意。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农闲时分,乞讨,曾是这个小村庄的谋生途径,渐成风气。一部分早期出门乞讨的人,带回了钱,甚至盖起了楼,人们外出乞讨从要馒头到要钱,从填饱肚子到发家致富。

7岁时,李玉平就被父亲带着到外地乞讨。最后,他要求父亲送他上学,得以考上一所职业院校,也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李玉平曾吐露心声:“当时乞讨气氛很浓,越来越严重,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也正是他“自爆家丑”的举动,让全国媒体蜂拥而至。

小寨村的人说,媒体报道后,“像被活生生地扒光了衣服”。小寨村的人们开始自我修复丧失的自尊。

阴影难除:##到外地上学,自我介绍时被嘲笑

去年,13岁的李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对于这个大山中的人家,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

李福满怀希望地跨进校门,可在第一天做了自我介绍后,李福说,他恨不得马上回老家,再也不想去上学了。

当他说到自己来自“小寨村”时,下面哄堂大笑。有同学小声说:“乞丐村。”李福说,他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真想找个缝钻进去”。

李福的遭遇,让爷爷奶奶疼在心里,却不知如何安慰。这样的尴尬,并非李福一人感受到。10年前,被媒体关注后,“乞丐村”的称号伴随着从这里走出的村民们。老村支书杨敬忠认为,媒体大肆报道“全国第一乞丐村”,很多情况也被夸大了,村里人对记者比较敏感,多数人不愿多谈。

杨敬忠说,以前媒体报道说80%的小寨人都出去乞讨,根本不是事实。他认为,即使在最普遍的时期,也只有少部分人出去。现任村支书李文忠告诉成都商报记者,2013年,他上任时,全村2000多人,只有10几人在外乞讨。现在,这些人是镇、村工作人员做工作的重点对象,也没有再出去乞讨了。

8月15日,在小寨村新村庄的村口,几位老人正陪着孙子们玩耍,这些孩子不到一岁,父母外出打工,照顾小孩的任务则留给了老年人。

这在以前是很难出现的画面。到了寒暑假,在外“打工”的父母、爷爷奶奶,会赶紧把孩子接走,而这些声称在外“打工”的成年人,有一部分是在乞讨,而小孩则成了他们乞讨获得暴利的工具。

寒暑假,曾是乞讨的高峰期。当地政府总要开大会,动员村民不要外出乞讨,而要靠劳动致富,让小寨人活出自己的尊严。

村民们说,听的宣传多了,他们也意识到,乞讨是耻辱的,打工只要肯出力,经济收入也比乞讨要高。

一位照顾小孩的老人说,现在农村人素质提高了,大人都是为了小孩过得好。她指着自己的孙子:“我孙子每个月奶粉都要吃好几百块钱的,谁还舍得让他出去要饭。”

这种观念上的改变,也让人们找到了新的致富途径。当地种植黄芪、当归等中草药,每家每年也能靠此收入一两万元。农闲时,村民们再去新疆、内蒙古等地帮人种菜,在建筑工地做小工。

而对于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以有80元~100元的养老保险,贫困户每月还可以有200元的补助。如果出门乞讨,则很有可能取消这样的待遇。

意识转变:##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带孩子出去是对不住孩子”

遏制小寨村的乞讨,成了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小寨村周边的镇、村,却又兴起乞讨之风,很多时候,小寨村也是替他们背了黑锅。

临近村庄的方红,刚被村干部从北京接回老家。1个月前,她带着两个孩子外出乞讨,被送到救助站时,也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除去路费等费用,乞讨一个月,她仅收入1000多元。

回到老家后,方红没有和邻居们谈起自己的“打工”经历,感觉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却又无人点破。

方红认为,她乞讨是生活所迫。2013年,为了建房,她家向信用社贷了五六万元,加上村里的补助,一共凑了10几万,盖起了两层小楼。

方红说,本来准备多贷一些钱,可又怕还不起。房子修好后,方红家每年要承担很高的利息。但到了一年的还款期,方红拿不出来钱,都是先在村里找人借钱,把银行的钱还上后,再赶紧从银行贷款,然后再拿去还。

方红家里的楼已经建好,但墙面没有粉刷,家里也只有几个老旧的家具,看起来与新房很不搭。方红说,她还算幸运的,凑钱把房子建好了,还有一些人家,建了一层后没钱了,只能出去挣钱,回来再盖。

住着两层小楼的方红,却不得不为了钱去乞讨。她没有透露,自己以前是否也乞讨,只是感觉乞讨是生活延续下去的方式。

方红说,她也知道乞讨很丢人,还常常受气,两个孩子跟着也经常吃不好住不好。为了两个孩子,她从不拣别人不吃的东西,都是买些东西吃,但晚上只能走到哪住到哪,“我也知道两个孩子是跟着受罪”。

而她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当被问起是否想上学时,两个孩子先看看方红,然后默默地点了头。

村民们对待乞讨的态度如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大家心照不宣都去乞讨,对乞讨是麻木的。而现在,很多村民已经意识到乞讨丧失的尊严。

不少村民在内蒙古、新疆打工,帮人种地、当建筑工,虽然辛苦,但村民们说,“打工不受气”。在建筑工地搬砖,一天有100元的收入,虽然经常没活干,但除去吃住成本,省吃俭用每年也可以攒下两三万元。

因建房而欠下数万元,甚至十余万元债务的村民并不占少数。但村民们认为,出去打几年工,慢慢还,“打工、种地都能挣钱,要饭的人是又想赚钱,又不愿意出力”。

坐在村口的方艳丽,一边抱着孙子一边说,农村人也意识到了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带孩子出去是对不住孩子”。

谁该为乞丐村村民揭掉黑锅

日前,北京、南京等地不断曝出“全国第一乞丐村”小寨村的村民在地铁上乞讨,随即,小寨村再次引起媒体关注。

小寨村的村主任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赶赴南京却发现,这些乞讨人员都不是他们村的,而是邻近乡镇。他们自称是小寨村的乞讨人员,但实际上没有一个是小寨村的,“小寨村”只是被人冒了名。村民们哭笑不得,“自从小寨村因乞讨出名后,附近地区的乞讨人员被发现后怕丢人,都说是小寨村的,小寨村是替人背了黑锅”。

知错改错不算错,一错再错错中错。朴素的话语,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得。甘肃省岷县中寨镇小寨村10年前的乞丐村早已成为历史,如今小寨村村民已经摒弃乞讨思想,凭着自己辛勤的汗水尽力修复着因乞讨而丧失的尊严,但多年之后为什么却有人冒名乞丐村,硬把黑锅扣在小寨村的背上,让“全国第一乞丐村”的称呼,成了这个村挥之不去的心病。谁该为小寨村村民揭掉黑锅,还他们一个清白?

“站起来,活出尊严!”小寨村村口的宣传标语在向世人赫然昭示:我们已经告别跪着乞讨,我们要有尊严的勤劳致富!几十年以前的乞讨生活让小寨村人失去了尊严,甚至牺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前途。用小寨村人的话说,乞丐村被媒体报道后,“就像被活生生地扒光了衣服”,难看又尴尬。乞丐村已经为小寨烙上了深深的伤痛,他们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乞讨是耻辱的,乞讨是丢人的事,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勤劳致富才是唯一出路,

如今的小寨,人们对乞讨早已讳莫如深,不愿提及。他们在政府的教育和帮助下,转观念上的改变,也让人们找到了新的致富途径。根据实际地质,开发特色产业,种黄芪、植当归等中草药,农闲时,村民们再去新疆、内蒙古等地帮人种菜,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劳动致富比乞讨踏实多了,红火多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政府还发放各种补贴,这都是乞讨所得不来的。小寨村2060人,当地政府依然每年都会对村民进行这样的教育和排查,迄今尚未发现有人在外地乞讨。

但突然间这一次一次的被“乞讨”,被“冒名”,背黑锅,实在让小寨村难以言状,小寨村滴血的伤口以及悔青的肠子经不起再次折腾。不能再戳痛小寨村的不愿提及的伤疤了。

揭掉黑锅,还小寨村一个清白,多亏媒体的及时报道,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当地政府还应该把这种反乞讨教育扩大化,加大小寨周边乡镇村宣传教育,避免顾此失彼,一波刚平又起一波。其次,不定期排查周边村子的外出人员,对外出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于一意孤行的乞讨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惩治措施。比如取消政府保障性福利,或者在一定范围内曝光的乞讨名单等。最后,政府推行区域连片扶持,周边地区联手共同致富。说一千道一万挣钱致富是关键。钱袋子鼓了,谁还会低三下四的跪着乞讨。

希望本文揭秘全国第一乞丐村能帮到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