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亿砸向创业板50家公司:大佬告你怎么花(5)

王朝站长·作者佚名  2010-03-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2007年中国动向上市后,秦大中新增加了一项工作,就是接待各种游说动向做投资的机构,“那些游说太具诱惑性了,他们会告诉你不论是楼市还是股市,包括各种金融衍生品,只要你的钱交给他们,就会有神奇增长……”以至于秦大中后来不得不要求“那些方案不可以提交董事会”。动向董事会七个人里有六个人出身于财务,“我们的思维、语言体系是一致的,所以大家很默契,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到处都是,但那不是我们的专业,我们不必在这里浪费时间”。动向拒绝了所有的与主业无关的投资,秦大中说:“直到最后那些机构对动向都绝望了,此后不再登门。”

2007年如家面临一个选择,是趁中国房地产低迷时投资店铺,还是继续延用过去的租赁方式?事实上顺便赚一把中国房地产增长的顺手钱,这很令人动心。但这个方案最后还是被董事会否决了,理由是投资店铺和租赁店铺是两种不同的生意模式,如家不应该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 域。

王文京同样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上市后,大家都知道你有钱了,很多机构会找上门来, 有的投资很具诱惑,很难抗拒,但坦白讲,很多高诱惑的投资机会,可能就是大陷阱,很多上市公司都在这个问题上吃过亏,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这种高诱惑提高警惕。”

但拒绝高诱惑的同时,管理层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使那些放在账上的闲置资金能够保值。所有受访者均向《创业家》表示:“阶段性的闲置资金做安全性的投资,比如国债,比如购买非上市公司的股权。” 对于是否应该增值,CEO们的观点并不统一,但几乎所有受访的管理层均表示:“不建议做风险比较大的股票类投资,即使挣钱了,那也不是一个好选择。”

他们花钱的轨迹

怎么投,用什么方式,踩在什么样的节奏上,什么时候出手,什么时候忍住……每一个企业走过的轨迹都会不同。

在《创业家》采访、剖析A股及纳斯达克、纽交所等不同上市公司的投资轨迹后,我们发现投资并不是一个方法问题,它更像是一种道路选 择。

这些公司的投资轨迹,对于我们的《创业家》读者很可能更像一面镜子,每个人在这面镜子前可能都会照出不同的自己来。如果你可以准确判断自己的性格,我猜想你大概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投资可能会沿着什么样的轨迹发生。

如果你不信,接下来我们可以看看这五家上市公司风格迥异的投资轨迹……

坚实派: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如家

(NAS-DAQ:HMIN)

激进派: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分众传媒

(NAS-DAQ:FMCN)

忍者型: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动向

(HK3818)

保守型:纽交所上市公司巨人网络

第一页    上一页    第5页/共1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