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踏春 7条最北京街巷慢逛手记

王朝女性·作者佚名  2010-07-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现在要说哪几处地方最能代表北京,几乎很难给出答案。紫禁城脚下、琉璃厂、南锣鼓巷还是三里屯?似乎都不是令人满意的选项。

老北京在大槐树的树荫下有了摩登气息,胡同尽量保持低调、安静的气氛,让城里来来往往的人不断给它新的诠释。越商业的地方越易失去它的吸引力,反而是那些和环境融合、悄悄藏匿起来的店面得到垂青。

7条道路,一种相似感。逛前得先感慨一下“越中国越国际”的说法。分布在北京内城东南西北的这几条街巷,有浓厚的本土味道,也都有中国传统物质文化遗产的痕迹。古建筑、胡同、古树还有四合院,哪一样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这些地方又或多或少被商业化了,反复前来光顾的客人让它们经历着同样的被改造的风险。

修缮、改建、重建——越逛越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失落感。有人说,爱情就像沙子,越想抓紧,撒得越快。这些街的味道,也有如爱情。

国子监

商业气氛: 逛客成分:50%老外,40%游客,10%文青

让人不由心生崇拜的圣地。它过去叫成贤街,名字很有书卷气。街面宽敞,国槐荫蔽,里面的国子监和孔庙既是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会合国际设计师一同打造的高级会所。雍和宫的香火熏得这里颇有仙气,情不自禁地要在这儿怀古并且做梦。

东四四条

商业气氛:逛客成分:50%80后吃客,50%外地游客

逛进市井的东四四条,灰墙夹成的胡同,很窄,近乎没有文物遗迹,美食是这里新的王牌。东四四条在做“东四印象”这个招牌,但还算不上火热。老居民居住风貌保持得挺好,有热闹也有安静。

南池子

商业气氛:逛客成分:50%老外,50%天安门游客

能看见故宫角楼的大街,宽宽敞敞,阳光甚好。 没有什么热闹的商业气氛,高档餐厅都在门前摆小小的牌子,中英文对照,外国客人较多。咖啡小馆也没有显着的招牌,客人不多,但都呆很长时间。闭门经营好像是不约而同的习惯,他们招徕常客和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

南锣鼓巷

商业气氛:逛客成分:50%老外,40%外地游客,10%学生

被疯狂开发,极尽利用全部空间。一个小角落都能做成店面,章鱼丸子,还有法式吐司坊,巴掌大的地方站了密密的等待食物的人。咖啡馆也背挨着背坐满了张望人群的咖啡客,像巴黎街头那样,不计较拥挤,一口一口啜下烫咖啡。是很挤,是很功利,是很商业,但是没办法,她就像表演系的姑娘脸上浓厚的妆,有点假但妖艳诱人。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页/共20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