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与西安事变:小六子太蛮干了(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面在张的客厅里召开设计委员会。张在会上曾说:“至于要阎锡山做保证人更不可能的,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们不请客,更不请阎锡山那样的客。联共抗日的事早和他说过,他表示赞成和支持,可事变爆发后,他的回电用了好几个乎,最后质问我们‘何以善其后乎?’满篇责备,毫无半句同情,还把这个电报送给南京,他打的什么算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共事,不能让他投机取巧。”(《张学良传》)

此时,张学良实际上已下定了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决心。在这个会上他曾说:“我想,我们既然敢捉,也就敢放;既然敢放,也就敢送。”当晚,他在有蒋介石、周恩来、杨虎城、宋子文等人参加的宴会上,“三次痛饮,三次摔杯”(《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下卷),令人震惊。后即写下手谕,于25日下午与蒋介石等乘机送返南京。从此即被长期幽禁。

实践使张学良认识了阎锡山的本性,局外人也多有所评论。黄绍骇在《西安事变片断回忆》一文中写到:“……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杨虎城与阎锡山是有秘密联系的。阎锡山累以圆滑谨慎着名,尤其经过1930年失败之后,更加圆滑谨慎。他事前虽与张、杨有秘密联系,但当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他却不肯马上表示态度,而想利用这个机会从中调停,以抬高其地位。因为他顾虑到,如果西安事变成功,张学良的地位就更高出于他。他不忘1929年的失败是由于张学良人关捣他的后路所致。九一八事变后,山西处于张学良的支持之下,几年来他不甘居张下,所以西安事变前他虽与张、杨有联系,但事后则采取旁观调停态度,甚至准备不使张、杨成功。因而南京派人去请他调停,正合他意,他表示愿意。”总之,阎锡山“从西安事变一开始便绞尽脑汁,想谋一个‘盟主’的地位。然而无论怎样机关算尽,竟连个边儿也没有摸着。”“在‘三位一体’的谈判中,周恩来成了主角。’诚如张学良所言,周恩来成了地地道道的‘西安之谋主’。”(《张学良与阎锡山秘闻录》)。

第一页    上一页    第5页/共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