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三到香港:为何得罪洋人当局 被疑鸦片贩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二○○六年九月,《鲁迅是谁》图片展在香港时代广场展出,展览以黑白为基调,回放了一代巨人的重要足迹,叙述了中华“民族魂”的伟大人生,让人们感受到鲁迅作为常人的情感世界,更展示了这位文坛巨匠的爱好和才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诚如其时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所说的,鲁迅是中国民众和知识分子最敬仰的人,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思想文化巨人,他的宝贵遗产属于中国每一个人,理应为香港同胞所继承。

其实,早在八十年前,鲁迅就曾与香港有过三度接触。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七日,鲁迅由厦门乘船前往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途中路过香港,随船停泊在维多利亚港一宵。但鲁迅并未上岸,只是独自默坐在舱房里,一边翻读报纸一边喝茶。直到夜幕降临后,他才踱步到船舱口,凝眺港湾的夜色。但见远处影影绰绰的山峦,俨如一尊天然的回音壁,鲁迅在恍惚之间,依稀感觉到风涛中传来历史的呜咽之声、悲号之声、呐喊之声……

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七日,鲁迅从广州前往香港,同行的有叶少泉、许广平等。接待他们的是香港大学的青年学子赵今声,他是工科学生,兼任基督教会的《大光报》社外编辑。当时正值省港罢工之后,英国当局强化殖民主义统治,香港的社会空气窒息。为了打破这种窒息,赵今声通过在广州的友人叶少泉与鲁迅取得联系,并以《大光报》的名义,邀请鲁迅赴香港演讲。鲁迅欣然答应,并下榻在港岛太平山麓(必列士街五十一号)基督教青年会的崇楼杰阁内。

但是,香港的洋主子及其洋奴之辈,并不喜欢兼且畏惧鲁迅这个名字,他们在公开干涉无效之后,便暗地里“派人索取入场券,收藏起来,使别人不能去听”,以此进行阻挠和捣乱。

二月十八、十九日,鲁迅先后在香港大学及香港青年会作《无声的中国》、《老调子已经唱完》两个经典演讲,一时轰动香港及大陆文坛。在演讲中,鲁迅号召青年们抛弃封建文化糟粕,引导青年们注重社会的现实。

鲁迅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现在听说又很有别国人在尊重中国的旧文化了,哪里是真在尊重呢,不过是利用”,“也就是一把软刀子”。“什么八股咧,道学咧,和社会、百姓都不相干”,要抛弃这老调子,“看一看社会怎么样,世界怎么样”。“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页/共2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