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谈阎锡山:迷信生辰多次改地名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初见阎锡山

1938年秋抗日军兴,作为青年学生,我从河南、武汉流亡到西安。经父亲友人蒙藏委员会陈树人先生介绍来晋参加抗战工作。

1941年2月的一天,第二战区长官部副官处长律焕德告我:“接侍从秘书室通知,司令长官要传见您!”我理了理服装,匆匆赶到侍从秘书室。秘书徐崇寿热情地接待了我,他是毕业于西北联大法学院的一位中年人。他带上事先准备妥的我的简历,同我走向阎锡山所居住的院落。阎院在吉县克难坡洪炉台的西侧,院里并排有四孔窑洞,阎住在中间有套间的一孔。白纸裱糊的窑洞,显得安静整洁。我俩进去后,行了个鞠躬礼。阎锡山戴蓝呢绒睡帽,着灰色卡叽中山服,圆圆的脸,戴着一副托里克眼镜,浓浓的八字黑胡须,猛然看去有点像西洋史上德国总统兴登堡的样子。他盘腿坐在窑洞中间炕上的一个小木桌旁,含笑向我点了点头。然后俯身拿起放大镜认真地看我的简历。可能由于他事先已知我出身诗书门第、官吏世家,并经陈树人介绍,觉得年轻单纯没多大问题吧,所以再没问及其他情况。约摸有一刻钟时间,他提起毛笔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用笺”的信纸上写了“口缄”两字,递交给我。接着说:“好吧!你和徐秘书在侍秘室工作吧!”我和徐遂退了出来。出门后我问崇寿:“口缄是什么意思?”他说:“口缄就是注意保密。”隔日,我接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军务处的委任状,任命我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侍从秘书室秘书”。从此,开始了我数年的秘书生活。

侍从秘书室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战区长官部侍从秘书室,以及侍从医官室、侍从参谋室、检点参事室,都是战区长官阎锡山的侍从机构。我去时,主要秘书有徐崇寿和陈过。其他尚有整理书籍、处理文书的秘书二人,一名王存在,一名刘旭华。当时秘书们的主要工作是记录、整理阎的讲话稿,逐年编印成册;兼收阎的亲启信件,每天二三十封不等。阎的许多工作形式,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他的讲话,称为“训话”;他看过的信,批“上阅”;他要亲复的信,批“上复”;他的手批,称“手谕”。冠之以干支韵目,便成为什么“申东手谕”、“壬寒手谕”等。秘书室收到的亲启信件,大体上有这么几类:一是组政军教经人员的表态信、决心书;二是工作的建议意见;三是反映人事情况;四是申请补助、救济、要款、要药、要照片、请题字、题词等。这些信件的表态信和决心书,秘书室均复勉了事。较具体的由主任秘书定时进去请阎批示。向阎要求补助的,大多为阎的旧部和遗属,如李服膺(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页/共7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