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Su-27)飞机眼镜蛇机动及其战术意义(4)
2 注意事项
根据 Su-27 飞机过失速机动试飞结果和飞行经验,在进行“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为使飞机能从俯冲力矩最小余量情况下的大迎角中改出,不仅需要评定最佳的平尾位置,而且需要训练和采取动态方法(俯仰系统里的“振荡”法)。在后重心时采用这种方法,有引起飞机在大迎角情况下“悬停”(平衡)的可能性。由于
Su-27
飞机电传操纵系统的控制律不能保证有效地采用动态改出方法,所以需要训练在大迎角时,电传操纵系统在“直接联接”模式下,即在最简单的控制律(Ф=KwbXb)时的驾驶操作方法。
(2) 了解 Su-27 飞机的失速类型和尾旋特性。在 Ma
比较小时,飞机的失速具有比较剧烈的性能,尤其是在较大迎角(40°~50°)时。尽管飞机在跃起过程中出现了失速现象的征候(较为强烈的抖动和横侧不大的振荡),但
Su-27 飞机的失速特征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的性能取决于运动的过程,当飞机以比较大的迎角变化率进入大迎角状态时,角速度(ωx 和
ωy)没有增大,飞机迅速从大迎角里改出,不会发生尾旋运动。相反迎角的变化率比较小时,飞机出现失速或者进入尾旋的情况增多。也就是说,飞机在进入失速边界之后,不伴随着失速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的许多状态中,飞机在很长时间里不会失速,仅仅在迎角减小时才发生失速的情况。所以机动的前半段,飞机状态变化稳定。
(3) 该机动的前半段操纵基本上属于开环动作,飞机很快达到最大仰角,飞行员来不及进行更多的判断和修正。由于 Su-27
飞机在空速管后端装有小的整流罩扰流片,增强了大迎角条件下的横航向稳定性,在跃起过程中,机头向左的偏航运动角速度不大,不会引起明显的偏航和倾斜。但在机头从顶点恢复到平飞状态的过程中,却伴有较为强烈的向右偏航运动,偏航角速度也有增大的趋势。因此必须预先利用双发的“推力差”产生左偏力矩,并适当地使用左舵,以保持飞机的方向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