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上的红色铁匠——苏联雅克-38(Yak-38)舰载战斗机(7)
的试飞异常危险,因为通常飞行员从风洞试验的结果就基本能预测飞机的飞行品质。但雅克-36
却不是这样,作为垂直起降飞机,它不过是依靠发动机推力的支撑的金属块而已,如果推力丧失马上就会象石头一样砸落下来。因此必须让试飞员提前体验飞行品质。因此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在托尔勃列特试验台的基础上试制了雅克-36
的飞行模拟器,该模拟器使用 MN-2 模拟式计算机。并让试飞员尤里•加鲁那耶夫和巴莱第•姆夫在这个模拟装置上进行了训练。

试飞中的雅克-36 2 号原型机
一开始的时候雅克-36
只进行系留悬停试验,并重新调整了自动控制系统。随后便开始了无系留飞行,但飞机很难进行较好的可控飞行。这个问题直到第二年才得到解决。1963
年 1 月 19 日,雅克-36 悬停试飞成功。
雅克-36
虽然首飞成功,但是仍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在垂直起降时机体下方的气流控制。飞机在悬停的时候,高温的气体从发动机喷口喷出,到达地面后便向外扩散。这样就在机体下方形成了一个显著的低压区。这个低压区会把飞机牢牢“吸住”,即所谓的
suck down 效应,实际上这也是雅克-36
首次试飞时没能起飞的原因。而且更糟的是这个低压区极不稳定,在机体运动或有空气流动的情况下都会造成压力突变,最终造成飞机失控。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喷出的气体流向进行计算。并实行有效的控制和修正,尽量使气流在到达地面时不向外扩散而是向机腹聚拢,以再次会合上升来弥补因此所产生的低压区,这就是“喷泉效应”。不过进行这部分工作需要很长的时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从地面返回的高温气流有可能再次被进气道吸入,造成发动机推力损失,经过实验表明,这一问题在高度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