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歼-8改进改型与2000年中国空军空战环境分析(4)
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据此推算出其减速盘旋性能将将超过F-16A,这对于迅速进入发射格斗导弹位置是必不可少的,加上歼-7E配备的PL-8号具有一定的离轴发射能力,将使歼-7E在与F-16A的近距格斗中将占有较大的优势。 经过上述改进,歼-7E与歼-8II的作战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兰切期特战斗动态议程分析(不考虑战术因素),在相同数量、同等条件下战术对抗:歼-8II对F-16、幻影2000的战损率将由歼-8的13:1降至1.4:1;而歼-7E对F-16、幻影2000的战损率则由歼-7II的13:1降至6:1(歼-7E战损率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具备远战能力,在空战的第一阶段不具有中距杀伤力)。而F-7E如果与有远战能力的歼-8II或苏-27混合编队,将有助于大大降低战损率,而且在我机数量提升一倍的情况下,战损率还将下降一倍。例如我军以歼-7E4机与歼-8II4机组成的混合编队,打击F-16A或幻影2000的4机编队,我军的战损率将下降为0.7:1。 然而令人愦撼的是,歼-8II与歼-7E的改进改型都不全面,歼-8强调远战能力的提升,但忽视了飞行机动性能的改进;歼-7飞机强调飞行机动性能的改进,却不重视远战能力的提升;已至于为对付F-16和幻影2000,需要歼-8II与歼-7E的混合编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战效能。其实如同幻影III一样,歼-7、歼-8这两种飞机平台都具备向第三代战机发展的潜力,如果集中力量开发,相信这两种战机都可以象幻影2000一样脱胎换骨地升级为第三代战机,这方面对比一下幻影III与歼-7的各项指标性能就很清楚了,而且歼-8II的改进潜力要远远超过幻影III。但歼-8的改进改型并未达到这一目标,真正形成第三代战机的歼-8III是近年才出来,晚了十多年。 尽管晚了,但并不影响歼-8III作为第三代战机的独特魅力。 六、歼-8的最新改进型,中国自己的第三代战机歼-8III 歼-8III飞机的特点
歼-8III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机身比歼-8II缩短40cm,在三角形机翼前方的进气口上方安装一对小前翼,使飞机的气动布局由三角翼变为三面翼。由于歼-8III的图象并未公开,其前翼的具体位置尚不清楚,从理论上讲,前翼与主翼应出现部分重叠,才能构成最佳的气动上的近距耦合;但前翼与主翼过近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当主翼放襟翼增升时,前翼难以配平襟翼产生的低头力矩和升力增量,因此主翼的增升势必受到限制。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修改部分气动设计,如以色列的“劝狮”C-2飞机在安装小前翼后,为了平衡安装前翼引起的全机重心移动,在其主翼半翼展的35%处加装了锯齿形前缘,增大了外翼段面的面积和前缘后掠角,并在机头两侧安装了小边条,这些变化会使飞机的结构重略有增加,但飞行性能则大为改善。另一种方式是放宽静安定余度,以减轻全动式前翼的配平负担,改善高机动性能,这一方法既不会增加结构重量,又可获得最佳升力。但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采用先进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有消息说歼-8III的飞控系统采用了三轴数字式四余度电传系统,飞控计算机采用容错计算机技术,系统由有三部不同的32位RISC系统架构计算机组成。由于80年代中期沈飞已在歼-8II飞机上进行了电传系统的试飞,歼-8III采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应是可信的,这意味着歼-8III将是中国第一种采用主动技术控制和电传操纵的先进飞机。 飞机的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