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疾风――中岛四式陆军战斗机KI-84(4)
『初期评价』
“疾风”是一种综合吸收了97式、隼式和钟馗式等陆军战斗机之制造技术于一身,具备了一流飞行性能的先进机种。由于果断采用了170公斤/平米的高翼载荷值,使其有望跻身高速飞机的行列。1944年夏季,在进行过两批试生产、制造出42架前期试验型之后,终于顺利转入大批量生产,并定名为“四式战-疾风”。因为当局盲目的对ハ45发动机充满希望,所以日军一开始就对“疾风”给予厚望,并狂妄赋予其“大东亚决战机”之名,妄图利用一两件新型武器来挽回业已凸现的颓势败局。
疾风的气动布局基本秉承了“隼”的风格,有一个设计匀称的外形,但翼展和翼面积略有缩小,总长度增加了一点,而飞机的起飞重量却增加了一半。侧面投影上则更多的采用曲线替代以前生硬的直线,使外形更趋柔和于成熟。机头装一台ハ45型双排-星型-气冷-18缸活塞发动机,用一个相当光滑的整流罩包裹着,配一个Z-32型四叶-电驱动-恒速浆。机身中段设有先进的近似水泡型的坐舱盖,视野良好,阻力小(这也是战时日机设计上的可取之处)。疾风的后三点起落架均可以收入机内以进一步减少阻力。在机头整流罩上部,装有ホ-103型12.7毫米机枪两挺,梯形-带上反角-悬臂式-下单翼内装有ホ-5型20毫米航炮两们,翼后缘安装了开缝式“空战襟翼”,有利于空战中减少盘旋半径。中岛传统的中翼/前机身全金属整体结构显得异常坚固(可机翼油箱的防弹性能不佳,蒙皮打烂了就会剧烈爆炸),并部分采用了应力蒙皮。此外,翼下还可视需要挂载30~300公斤级炸弹两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