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天山――苏联雅克-7系列飞机简史(8)
Yak-7V 教练机,1943/44 年冬,属于波兰第一战斗航空团,驻扎在 Grigorjevskoje
Yak-7V 性能诸元:
机长:8.5 米
翼展:10 米
翼面积:17.15 平方米
空重:2,210 公斤
满载:2,725 公斤
最高速度:472 公里/小时(4,500 米高度);410 公里/小时(海平面)
爬升率(5,000 米):6.6 分钟
航程:615 公里
升限:9,900 米
武装:无
二.战斗机型――变身!(YAK-7 M-105PA)
为了提高 Yak-7UTI 的产量,雅克福列夫设计局特地派出了以工程师 K.A.席纳尔舒奇科夫(K.A.Sinelshchikov)为首的设计小组进驻 GAZ 301 组织和指导新式雅克教练机的生产。这位工程师对 Yak-7UTI 的性能推崇备至,坚定地认为完全可以和第一流的战斗机媲美。因此,当战争一开始,他就积极向上进言,要求将雅克-7 改成战斗机型加以利用。他的建议可说是恰逢其时,苏联空军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受到了灾难性的打击,正愁找不到足够数量的战斗机来补充损失,当然立刻加以采纳,要求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对此想法尽快落实。相反,雅克福列夫本人对此倒没有什么兴趣,起码不象席纳尔舒奇科夫那样兴致勃勃,甚至一度对这个项目采取回避的态度。这也许是因为他并没有意识到前线的情况正危急到需要任何一个能飞的物体马上投入战斗,不用说是以制造教练机的材料和价格所生产的性能优良的战斗机了。
所幸小小的改造并不需要总设计师亲自出马,甚至在雅克福列夫本人的脑筋还没转过来时这一工作就已经完成了。由于雅克-7 教练机的性能本来就和苏军当时的先进战斗机如雅克-1 等相差不远,所以设计上必需的改动也就非常有限了。最后,相较于原来的教练机型,设计上的主要改动包括:
(1)为了在战斗中保护飞行员而在教员座舱的后方安装了一块防弹钢板
(2)用自封防弹油箱取代了原先的简易型油箱
(3)大幅强化了飞机的武装,原来的一挺 7.62 毫米机枪被改成了一门安装在发动机气缸中间备弹 120 发的 ShVAK 20 毫米机炮外加机头上两挺各备弹 750 发的 7.62 毫米 ShKAS 机枪;并在每边机翼下各加装了三个 RS-82 火箭弹的发射导轨
一架 Yak-7UTI(机号 04-11)被选中作为原型加以改造,尽管在外观上和原来的教练型没有什么不同(甚至还保留了后部的教员座舱),新飞机在许多方面却都超过了已名声在外的雅克-1 战斗机。这主要体现在采用了更坚固的起落架及更适合飞机重量的主轮,而正因为这一点无形中改变了飞机的重心,使得雅克-7 在纵轴上更加稳定。修改后的水平尾翼也显著提升了飞机的操纵性。雅克-1 飞机在滑跑时常常向前翻转的毛病在雅克-7 上也得到了控制……而最受好评的还是那个被保留下来的教员座舱。部队里的飞行员们很快发现了它的各种用处,包括安装专用设备执行特殊任务,或者用来帮助座机被击落后身陷敌境的已方飞行员逃出生天。
苏联国防委员会很快认识到了 Yak-7 战斗机的优越,在 1941 年的 8 月 14 日和同月 23 日两次示意雅克福列夫将该机投入大批量生产。不久,航空工业部又用命令的形式重申了这一要求。这么一来,新机型终于上了生产线,GAZ301 在搬迁前的两个月(1941 年 9 月和 10 月份)里共制造了 51 架飞机,而西伯利亚的 GAZ153 在当年 12 月才成功转产,到年底共制造了 11 架雅克-7 的战斗型。
要说明的是,批量生产的飞机当然不如原型机制造得那样考究,性能因此有所损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与 UTI-26-I 相比较,生产型爬升到 5,000 米需要耗时 6.8 分钟,足足慢了一分多钟。起落架,发动机还有气动系统也因为制造工艺上的缺陷而故障频频。不过,这毕竟只是雅克-7 战斗型发展史的一个开头,新飞机的潜力仍然是很大的。
Yak-7 M-105PA 性能诸元:
机长:8.5 米
翼展:10 米
翼面积:17.15 平方米
空重:2,477 公斤
满载:2,960 公斤
最高速度:560 公里/小时(5,000 米高度);471 公里/小时(海平面)
爬升率(5,000米):6.8 分钟
航程:643 公里
升限:9,250 米
武装:一门 20 毫米 ShVAK 机炮,两挺 7.62 毫米 ShKAS 机枪。并可携带六枚 RS-82 火箭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