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式录像带到高清 家庭播放机发展史(3)

王朝手机·作者佚名  2012-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VCD影碟

万燕成功之后,吸引了多家外国企业和几百家国内的企业相继进入中国VCD市场,广泛的宣传使消费者很快了解和认识了VCD,同时,市场需求也十分巨大。到1995年底,有100多家VCD生产企业,国外企业有三星、索尼、松下、飞利浦、迪维斯等,国内的深圳的先科、无锡的梅花组合、常州的新科、四川的鼎天、上海的海月,共有20余种产品上市,使VCD在中国家庭影音市场上产生了空前的繁荣。

VCD取得成功的原因

VCD取得成功,价格自然是最主要的因素。虽然VCD的分辨率只有352*288,远远不能和LD480I的分辨率相比,但是由于价格低廉,迅速占领了市场,并取代了LD碟机。1997年,VCD产销量急剧膨胀到1997年的1096万台,自诞生以来以几何级速度增长。由于大量企业的进入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VCD播放机的价格迅速下降,由最初的上市四五千元降到1996年平均价格的1400元左右。1999年,VCD价格开始大规模降价,单机价格纷纷跌破800元,VCD在国内开始迅速普及。尤其是起可以K歌的功能满足了多少狼哭鬼嚎的孩子的梦想。

片源方面,由于当时盗版商的大量加入,VCD碟片的价格也急剧降低,满足了大众娱乐消费的需要,也导致很多地方市场上的VCD卖断了货。这也使得我们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发达国家通过十几年普及录像机而经历的家庭影音消费革命。

1998年,国产DVD进入中国家庭

VCD产品刚刚进入市场不久,索尼和东芝公司就在1995年9月公布了统一DVD标准。1996年11月松下DVD率先在日本上市,同年进入中国市场。随后,索尼、飞利浦、三星等各大公司都推出自己的DVD产品。

与此同时,国内的浙江慧强电子集团于1996年研制成功DVD-9601型DVD放像机,海信数字音像公司1996年开始DVD的技术研究,1997年在国内率先推出DVD视盘机。1997年8月,实达第一台DVD上市。1998年,新科公司已将16条生产线全部改造成DVD,DVD向下兼容SVCD方案,并不单独生产SVCD机。TCL王牌电子公司在1998年10月推出DVD2000型DVD播放机,能播放VCD、CVD、DVD三种碟片。实达、江奎、熊猫等公司也已经小批量生产DVD投放市场,年生产能力在10万台左右。

1998年,松下、飞利浦等外资品牌的DVD开始走进了中国一些经济条件好的高端家庭,当时的售价高达6000元。这是个DVD与VCD并存的时代,DVD如此高的价格还并不能取代VCD。同时,国产DVD也开始走入少数高端消费家庭。

到了2001年,中外企业的DVD产量急剧上升到1994.5万台,2006年上半年已达到7891.43万台。国内的DVD产量增长势头迅猛,价格也低,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但由于缺乏在较高技术层次上的知识产权,在世界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中国DVD企业遭到外国企业征收高额专利费的压制。最后谈判后达成和解,中国企业出口的每台DVD要缴纳9美元的专利费,高昂的专利费对中国DVD行业的成长产生了明显的遏制作用。

2001年,国产DVD开始大批量上市,步步高、先科、爱多、万利达DVD价格降至1700元左右,盗版DVD光盘也开始登场,由原来100元价格直降到30元左右,最后更是降到了5元一张或者十块钱三张,这些都强烈的刺激了DVD的发展,而目前虽然DVD也已经是惨遭淘汰的技术,但是其影响以及消费者消费观念依然深入人心。不少老牌公司如杰科公司甚至依然靠DVD占领市场,尽管他也知道高清才是趋势。

DVD

便携式DVD

在发展的后期,甚至出现了不少类似于笔记本外观的DVD产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便携式DVD。甚至不用借助遥控器,我们就可以在DVD上进行操作,而且大多都自带显示屏,而且价格都普遍在千元以下,也曾风靡过一段时间,但是后来也处在淘汰的边缘,就是由于笔记本价格的下降以及MID产品以及平板电脑的兴起。

DVD碟片

小知识:怎么分清DVD碟片与VCD碟片

除了从标识上区别外,还可从光盘颜色来区别。一般CD光盘的颜色是铝白色,或稍带一点盘基材料的淡 VCD播放机蓝色、淡绿色等。而DVD盘就是非常明显的深紫色。另外,从容量是也有区别,通用的CD盘的容量是700M,DVD盘的容量是4.7G两种盘是否刻录过(或有数据),可看光盘刻录面是否有颜色的差别。如果是刻录过的光盘,会有两种颜色,有数据的地方(内圈)要深一些。CD光盘不大明显,要斜对着光线仔细反复看,特别是刻得较满的光盘。DVD光盘是否有数据就很容易看出来的。

要明确DVD盘片和VCD盘片的区别。它们的盘片结构差异很大,导致容量有很大区别(CD:600~700MB;DVD:4.3GB左右),存储的数据量也不同.VCD是Video CD盘片,属于CD。所以如果是Video盘,DVD与CD的时间长度或者画面质量是不一样的。DVD优于CD盘片。

DVD是一种光盘格式,而VCD是Video CD,表示存储视频内容,但依旧是套用CD白皮书范畴。工业标准中有DVD和CD两种存贮介质。实际上规定盘片的数据密度,激光波长,轨道间距,转速,盘体材质厚度等物理标准。

而VCD只是说明这个CD盘中存放的是视频,就类似MP3 CD一样。再要明确一下,DVD播放机和VCD播放机的概念。顾名思义,DVD播放机是播放DVD盘片的设备;VCD是播放VCD盘片的设备。它们设备的硬件上的主要区别应该是激光发光管所发射的激光波长不同。但是正如蓝光向下兼容DVD一样,DVD也向下兼容VCD.

第5页:VCD与DVD的衍生产品及国人的努力

DVD虽然还没有在我们视线中完全消失,但是也处于淘汰的边缘,不过在其后的播放机发展中,在那段时期,并没有一时间出现一个升级产品一统江山的局面。而是在混乱中前进。

HDDVD

首先就是索尼的蓝光与东芝的HDDVD相争,虽然最终的胜利者是索尼的蓝光,东芝以宣布停止支持HDDVD失败。但是在竞争过程中的几年中,东芝并不是一味的落后,而其中也有不少的时期处于领先地位,而蓝光虽然胜利,目前仍然处境尴尬,比方说苹果的mac依然不支持蓝光。这些后面有所涉及。先看一下在其中的一些不入流的混乱的播放机。

SVCD(超级VCD),VCD与DVD过渡的产物

SVCD,其英文全称是Super VCD(中文译成超级VCD),是由原中国电子工业部提出,中国录制化标准委员会联合有关专家、国内外一些著名的企事业单位研制开发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一代高清晰度影碟机。它是在VC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光盘格式,画面清晰程度要明显优于VCD,VCD图像水平清晰度仅250线,而SVCD则达到350线。

SVCD

SVCD的诞生与当时的国情有些关系,可以说是专门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全新数字视听产品,当时政府有关部门担心DVD格式被外国公司高度掌控,因此迫切地需要开发可以在国内散布而不受限制的格式。而DVD还存在授权费用,而SVCD的出现能够降低成本,基于这两点,SVCD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诞生了。

作为VCD的更新换代产品SVCD,对于国内现有的VCD机生产线,只要稍加技术改动即可在原有的生产线基础上生产超级VCD影碟机。SVCD影碟机与VCD影碟机的系统结构及零部件大致一样,零部件的价格都比较低且易于生产,SVCD是一种开放的生产格式,生产SVCD影碟机的厂家与生产SVCD光盘的厂家均不需要为超级VCD格式本身支付额外的版权费,最终使得SVCD机的价格与VCD差不多。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让SVCD大放异彩,因为DVD已经开始了低价普及之路。

DVD的出现完全的将中国的这一技术变得毫无用武之地,因此,SVCD可以说被DVD扼杀进了摇篮中,这也是我们国家继续在技术上受到国外专利的制约。

DVD困局下催生国产EVD技术和碟机

为了在DVD时期不再受制于人,当DVD大力普及之时,1999年,新科、上海广电等企业联合成立了EVD技术开发公司—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11月,上海广电、新科、夏新、长虹等9大生产商联合成立“中国EVD联盟”,2004年元旦推出首台EVD碟机。2005年2月,信息产业部《高密度激光视盘系统技术规范》的发布,EVD被正式列为国家电子行业推荐标准。

EVD(Enhanced Versatile Disk)意为增强型多媒体盘片系统,俗称“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采用DVD盘片作为储存介质,使用H.264类视频压缩标准,EVD产品的解析度是DVD的五倍,并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它还可直接录制节目并把播出的节目直接刻成光盘,通过它把家电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可建立家庭内部的信息化网络。比DVD相比,技术优势十分明显。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