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Phone研发故事——乐Phone诞生记(4)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10-04-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四、Beacon爸爸

与如今大名鼎鼎的Phone相比,Beacon(烽火台)这个名字不仅对于用户,甚至对于很多IT人士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但在联想研究院和创新设计中心,提起Beacon的名字,可是如雷贯耳。

外界对Beacon倍感陌生,其实也并不奇怪。Beacon作为一款迷你电脑,只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登顶珠峰活动上短暂地露过脸儿,那张全球瞩目的祥云火炬登顶珠峰的照片,就是由新华社第一时间通过Beacon传送回地面,分享给全球,而后Beacon并未上市;但在联想内部,Beacon作为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在“功能和质量上都达到产品级”的移动互联新品,扮演了移动技术和功能验证的重要角色。贺志强亲切地将Beacon称为“联想移动互联三剑客的爸爸”。因为联想乐Phone手机、Skylight智能本和Ideapad U1双模笔记本这三款闪耀CES的“三剑客”,都是以Beacon为基础,深度挖掘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体验推出的创新产品。姚映佳也将Beacon视为“联想在移动互联领域一个里程碑式的研发成果”。

在联想研究院,记者有幸见到了Beacon“爸爸”。Beacon,与其说是一部智能手机,不如说是一款整合了通讯功能的迷你电脑。它采用双屏折叠式设计,合起来就是配置标准手机键盘和小屏幕的智能手机;而翻开来,则是一个配置QWERT全键盘和大尺寸宽屏幕的微型电脑,便于用户读写邮件和浏览网页。

与组合式设计的乐Phone相比,它的“爸爸”Beacon更像是把手机和电脑直接捏到了一起;加之联想在当时计算能力还相对有限的ARM手机平台上承载了太多的移动互联应用,为实现这些功能和应用,“只能把Beacon往厚了做”。据介绍,北京奥运会时记者试用的Beacon手机的重量和厚度,都差不多是乐Phone的两倍。

尽管Beacon在2008年已具备量产上市的条件,试用的记者也对Beacon也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它在功能上已超过了以前用过的所有智能手机”,但基于整个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考虑,最高决策层还是非常果断地中止了Beacon的上市计划。一方面,Beacon过于方正硬朗的工业设计,商务味有余但时尚感不足;另一方面,折叠式设计在分量和厚度上都略显笨重,没有达到“为用户奉上一款移动互联时代经得起用户多角度审视、耐得住用户全方位把玩的革命性产品”的高要求。总之,这些缺陷注定Beacon只能作为幕后英雄被铭记,但无缘在拉斯维加斯全球消费电子展这个世界级的舞台上一展身姿。

第一页    上一页    第4页/共12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