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Phone研发故事——乐Phone诞生记(11)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10-04-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十、精益求精

当记者问张嵘,“乐Phone在CES正式亮相以后,你们是不是轻松得有时间去打高尔夫”时,张嵘露出了含蓄的微笑,没直接回答是或否。张是联想研究院产品工程服务总监,主管乐Phone的结构设计和工程实现。

接下来,他给记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乐Phone的开发,就像盖一栋大楼,那么当在CES亮相时,可以说大楼的框架已基本构建起来,但是要做到极致,还得花更多心思做内外装修,在细节上精益求精。”

乐Phone在CES亮相后这几个月,张嵘的团队一直在进行量产的工艺优化。他告诉记者,乐Phone仅12毫米的超薄造型和大尺寸金属电池盖,带给用户工业设计的巅峰体验的同时,给工艺实现带来了很多挑战。

早在研发阶段,负责天线设计的合作伙伴就提出,乐Phone过于狭小的空间上无法做出确保高通话质量的天线,要求增加厚度。张嵘多年从事工艺设计的直觉告诉他,尽管乐Phone预留给天线的空间的确有限,但如采用创新的工艺设计,一定能做出高品质的天线。为此,他频频奔波于北京与上海之间,与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以及做天线设计的多家合作伙伴进行了联合攻关。最终,乐Phone以将天线嵌入到手机背面外壳中的创新设计,有效解决了空间不足的难题,终以超薄身姿在CES亮相。

张嵘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经过最近几个月的持续改进,联想在最后关头将乐Phone Wi-Fi天线的效率又提高了7个百分点,“这基本上达到了笔记本电脑的天线效率”。与此同时,通过与国内最顶级的电路设计机构合作,乐Phone电路设计的可靠性也登上了新台阶。

为了保证乐Phone外观的工艺质量,联想的工艺工程师都随身携带着放大镜,仔细审视乐Phone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肉眼难以看清的瑕疵,“尽量让用户把玩乐Phone时没有缺憾”。

乐Phone研发团队还将目光投向了触屏手机易留下指纹这个普遍的难题。联想的工艺工程师发现,如在触摸屏上增加某些涂层,不仅会减少指纹,也更易于清理。尝试了十多种涂层以后,终于为乐Phone找到了最合适的涂层。姚映佳告诉记者,增加了涂层,不仅缓解了指纹问题,而且让乐Phone的手感更温润,“把玩在手中有一种中国玉的感觉”。

为缓解指纹问题,井旭东放弃了金属电池盖光洁表面的原始设计,以镭射技术在外表面雕刻了条纹。为确保条纹的最佳视觉效果和工艺实现,设计师做了40多种设计方案,频频奔波于联想与工厂之间,并多次驻扎在现场和工人一起研究最优方案。为了让用户在取下电池后盖时也能获得最佳视觉体验,乐Phone的电池盖的内面也雕刻了很多不规则分布的散点,“看起来颇有点儿板桥书法乱石铺路的感觉”。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1页/共12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