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下的守卫者——俄军极地 Su-27 联队背后的点点滴滴(11)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在二战中一共有 8 名“无脚”苏联飞行员(失去双脚或单脚)继续战斗在前线(7 名战斗机飞行员和 1 名轰炸机飞行员),马列西耶夫虽然是其中最有名的,但却不是战绩最辉煌的——库兹明大尉(Kuz’min)在他的“无双脚”阶段共击落 15 架德机。

该联队在二战后期便进驻德国,直到 1948 年被调至斯摩棱斯克(Smolensk,位于54° 47′ 0″ N, 32° 3′ 0″

E)基地并换装苏联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Yak-15。1949 年该联队被并入防空军并改名为 641 联队,之后只过了 2 年又“搬家”到了位于卡列里亚省的贝索沃茨(Besovets,Karelia

Region。位于 61°53′6″N, 034°9′24″E;目前是同样装备 Su-27 的 159 联队基地)前线基地,靠近苏芬边境。

该联队真可谓是辗转各地,不得太平——1972年再搬到位于高纬度北极圈的罗加切沃(Rogachevo,位于 71°37′0″N,

052°28′42″E)基地,Novaya Zamlya 岛(绰号“香蕉岛”),专门防备美国 SR-71 对此处苏联秘密核试验基地的侦察。此时该联队开始陆续换装 Yak-28、Tu-128 截击机

(用来拦截“黑鸟”恐怕还是力不从心吧……),并在 1987 年换装标准生产型 Su-27P。

1988-89 年之间,该联队的 Su-27 和其它联队的 MiG-31、Tu-95MS 在一段时间内曾使用苏联最北面的机场——格伦贝尔(Graem-Bell)机场。好景不长,根据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和平核协议,罗加切沃基地不得不于 1993 年关闭。该联队不得不转移到位于摩尔曼斯克省的阿弗利坎达基地(Afrikanda,位于 67°27′24″N

032°47′12″E;1978 年 9 月 20 日大韩航空的 902 号航班波音 707 客机就是被从此基地起飞的

Su-15 击落),并与当地装备老旧 Su-15 的 431 联队合并,最后一次改名为 470 联队——继承了自 169 联队来的所有光荣历史和传统,代表了俄军的最精英战斗机部队。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1页/共38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