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斗机“台风 Typhoon”的诞生(9)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985 年,EFA 效果图

台风战斗机最终外形三面图

外形的细化和确定

都灵协议后几年做了许多研究和权衡工作并于 1988 年初确定了 EF2000

的外形。严格的质量限制与所有其它性能要求一起使 4

家公司不得不与客户紧密联系,评估基本的和详细的设计特点。这里仅给出一些情况,以下列出的每种情况的前者是最后的选择。

翼面、前缘为直线或曲线;

密封装置缝翼或前缘襟翼;

机翼安装起落架或机身安装起落架;

单垂尾或双垂尾(1985 年前已作了基础研究);

固定垂尾或全动垂尾;

两侧进气道或机头进气道;

曲线形或梯形进气道;

发动机喷管,收敛发散形或收敛形喷管;

减速板位置:机身上部(驾驶舱后),翼下、后机身、翼尖吊舱装置;

雷达罩形状:圆形或椭圆形。

研究中包括以下方面的细节优化:

机翼襟翼形状,尺寸和襟翼内外侧展向分开的位置优化以获得良好的气动控制并使有关机翼气动弹性变形的襟翼铰链力矩最小。

翼身连接、机翼弯度、发动机/后机身倾斜,以获得最佳零俯仰力矩。

发动机循环比较评定。

有时,这些研究非常乏味,因为存在大量相互作用的界面和整体的复杂性,这是整体优化“综合”设计的典型特点。如果一种特性改变,许多其它区域会受影响,需要丰富的经验区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因素,在时间和费用的约束下有效地获得最佳方法。

第一页    上一页    第9页/共11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