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7“金雕”战斗机的分析(4)
四、C-37的作战性能
作为将装备部队的第五代战斗机,在研制工作一开始,就把优异的作战性能作为必保目标。
苏霍伊飞机设计局总设计师西莫诺夫决定C-37的两个研制方案均采用前掠翼,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主要是与其他形状机翼相比,前掠翼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前掠翼的许用迎角大,可增大飞机的转弯角速度;阻力小;不会出现翼尖气流分离现象,故可增大升力,从而显著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另外还可改善布局,减小迎面对雷达波的反射面积。美国在研制F-16的

过程中,也曾研制了一架带前掠翼的原型机SFW/F-16,在机翼后掠角为-20?
~-25? 的条件下,按计算,飞机的转弯角速度可提高14%,飞机的活动半径可增大34%,起飞着陆距离可缩短35%~50%。但是,由于前掠翼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
— 结构发散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还不敢贸然采用这一诱人但又存在巨大风险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