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7“金雕”战斗机的分析(3)
,翼展约7.5米。双立尾的形状与苏-27的相似,但向外的安装偏角不大,并具有方向舵。飞机全重24吨左右。
飞机采用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双轮式前起落架向前收入驾驶舱。前起落架舱门为单块式。单轮式主起落架装于机身上,收入时机轮转一角度向前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之下。起落架主轮距4米,前后轮距8米。
第一架原型机的动力装置为两台带加力燃烧室的Д-30Ф6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大于15200
daN。按设计,飞机今后将装两台推力矢量喷管可偏转的新一代发动机。
第一架原型机上尚未装火控系统,但可认为,在批生产飞机上将会装上苏-35和苏-37的通用火控系统,包括带缝隙天线或相控阵天线的机载雷达、光学雷达和头盔瞄准系统等。机载武器与改进型苏-27所带的不会有太大差别,包括向前射击的ГШ-301
30毫米口径的航空机炮、各种型别的P-27中距空空导弹、PBB-AE(发射后不管的空空导弹)和P-73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以及多种引导和非引导式对地攻击武器。各种武器均挂在机身下的保形挂架上,必要时,也可挂于翼下。
三、苏霍伊设计局坚持研制第五代战斗机
尽管俄罗斯军费拮据,但近年来苏霍伊设计局仍坚持研制将在未来空战中取代苏-27的新一代战斗机—C-32(后改称C-37)。
C-32的研制工作由设计局总设计师米哈伊尔·西莫诺夫亲自负责。1996年,西莫诺夫专门拜会了俄罗斯空军司令员彼德·杰伊涅金上将,就研制几种新飞机的问题进行了商讨,其中也包括多用途战斗机苏-27的改进问题和C-32的研制问题。
C-32的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末,当时提出了“鸭翼”型和“串置三翼”型两种方案,而设计局当时也尚未决定按哪种方案继续研制下去。
必须指出,当时俄空军无财力支持新机的研制计划。而且,与C-32类似的一个新机方案
— 由莫斯科米格航空生产联合体提出的“1.42飞机”当时已实际上被冻结,对已制成的几架原型机也未再做任何工作。据官方消息,莫斯科米格航空生产联合体和空军认为,只要需要,“1.42飞机”再过6~8周的时间就可开始试飞,但据莫斯科消息,按“1.42”的现实情况,它未必能装备部队,它至多能用作新一代设备、雷达和动力装置的飞行试验平台,而“1.42飞机”上的某些新技术也许对发展更有前途的米格-29M的改进型—米格-35有用。
由此可见,对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不可能是由俄空军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更何况当时已决定把苏-27ИБ新型攻击机装备部队,而苏霍伊设计局也将继续改进第四代战斗机—苏-2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