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风”(Rafale)战斗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3)
出口也更容易。法国还是唯一一个希望该机能有一种海军派生型的国家。1985
年 7 月,法国决定退出"欧洲战斗机"联合组(余下的四个国家最后研制出了"台风")。在此以前,达索公司已于
1983 年开始启动"先进试验战斗机"(ACX)计划。这就是"阵风"的最初方案。该机于
1984 年 3 月正式设计,第二年年底首架原型机出厂,半年以后(1986年7月)就首飞成功。
与其余四国的"欧洲战斗机"的设计思想相比,"阵风"体现了许多独特的设计思想。
最明显的一点,虽然这两种飞机在气动上都采用了前翼加三角机翼的鸭式布局,但"台风"采用的是基于前翼与机翼相距较远的"远距耦合"鸭式布局,据称其主要好处是可以降低飞机的超音速飞行阻力,而"阵风"则采用了前翼与机翼相距很近的"近距耦合"鸭式布局。达索公司认为,它们对这种布局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阵风"战斗机计划之前,公司就自筹资金将"幻影"2000
扩大为一种双发型"幻影"4000。实际上这个飞机成为"阵风"的一个"技术验证机",在"幻影"4000
上采用了许多以后在"阵风"上被采用的新技术,除了新材料(硼复合材料、石墨树脂材料)之外就是"近距耦合"鸭式布局。正是由于有了"幻影"4000
的实用考验,达索公司认为他们在"近距耦合"布局上占有领先地位。达索公司认为,与机翼靠得很近的可以全动偏转的前翼将会对机翼的空气动力产生很强的有利干扰,从而能改善飞机的低速、大迎角飞行特性,这对飞机在航空母舰上的使用特别有利。"近距耦合"可使前翼位置更向后设置(离机翼更近),这对双座战斗机来说,可以很好地改善后座驾驶员在遂行空对地任务时的视野。
进气道的设计是"阵风"与"台风"第二个最大的不同,尽管两者都是双发布局,但"台风"采用了腹部进气,两台发动机进气流没有完全独自分开,而"阵风"是采用机身两侧半埋式进气口,每台发动机的进气流完全独立。达索公司认为,双发飞机必须是"真正的"双发,不允许出现因为一台发动机故障影响到另一台发动机的性能。独立的进气道可以保证每一台发动机在所有情况下都有完整的工况。依达索公司的观点,腹部进气还是有很大的风险,尽管现代发动机的可靠性已大大提高了。 "半埋式"进气道也十分有利于减少前向雷达反射特征。
第三个与"台风"设计有根本不同的是起落架。因为"阵风"兼有舰载机的任务,需在航空母舰上弹射起飞,所以要求起落架的结构特别牢固,如前起落架必须直接与机身相接,以便将载荷直接传到飞机的主结构上。这种布局显然会影响到腹部进气道的流场,从而使结构设计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