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疾风——说说日本的四式战斗机疾风(Ki-84)(4)
架,而且其中的 60% 是在日本投降前夕赶制出来的。但据中岛飞机厂自己认为,总产量应该是 3,482 架(其中应包括批量生产型 3,355 架、2 架原型机和
125 架“增加试制型”);至于陆军方面,它认为是 3,470 架;甚至还有 3,413 架之说的。总之,上下差异高达 100 余架之多。
因日本国内战略物资奇缺,到战争后期,中岛曾打算同时发展全木质结构型キ-106
和全钢质结构型两种派生型号,但均因设计超重,使平飞速度和爬升速度遭到恶化而作罢。
1944 年 3 月底,首批疾风交付使用,并很快凑足 6 个战队的规模。7 月份,一支由试生产型组建的第 22
实验战队首次进驻中国内陆汉口机场,以对应美军
P-51“野马式”战斗机在大陆战场的介入。日军竟敢利用其速度上的优势和坚固的机体结构,与援华作战的美军以及中美混合航空团的 P-47、P-51
第一流战斗机频频交手,大有一决雌雄之势。当时,因“紫电改”等后继机种开发迟缓,令疾风实际上成为日本在东亚的第一流战斗机。

日军竟敢利用其速度上的优势和坚固的机体结构,与援华作战的美军以及中美混合航空团的
P-47、P-51 第一流战斗机频频交手,大有一决雌雄之势
同年秋季,麦克阿瑟与尼米兹率领两支劲旅逼近战略要地菲律宾,日军决定孤注一掷,背水一战。10 月 20 日,爆发了历史上规模壮观的莱迪湾海空大战,以
30 战斗飞行队为核心的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