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9(4)
然而在此期间,歼8 则发展的较为顺利。1966 年底,六零一所完成了全部图纸设计工作。8 月由一一二厂开始试制两架原型机,1968 年 6 月,01
号原型机总装完成。12 月 19 日完成首次地面滑行,虽然滑行中前轮摆振严重,紧急刹车时左侧主轮轮胎爆破。但是歼8 仍于 1969 年 7 月 5
日,由试飞员尹玉焕驾驶,在一一二厂完成了首次航线起落试飞,历时 30 分钟,试飞中飞行高度 3,000 米,速度 500 公里每小时。
但是随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两机的研制工作也就处于了停顿状态。
1968 年 3 月,六院召开了“动员落实歼9 飞机研制任务”会议,决定采用 V 方案,并提出力争 1969 年“十一”前把歼9 送上天,向国庆 20
周年献礼。由于 V 方案一些技术问题难于解决,加上国内生产不正常,V 方案一直搞不下去,于是六院指示停止了 V 方案的试制。
1969 年 2 月 3 日,六零一所决定抽出部分力量继续进行歼9 飞机的研制。1969 年 10 月 10
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决定研制歼9,并决定先试制两侧进气的正常布局三角翼方案,即歼9IV 方案。把试制工作安排在了一一二厂,要求 1971 年底上天。1969 年
10 月 30 日,三机部和六院军管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把歼9 试制任务定点在一三二厂(成都飞机公司)。

1970 年 5 月 4 日,六零一所抽出 300 多人到成都空军十三航校(后组建成六一一所),从事歼9 飞机的试制工作。1970 年 6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