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下无虚的J-7MG(2)
宣传不足的歼7-MG
歼7-MG是成都飞机工业公司(CAC)在FC-l投产前的出口飞机,它继承了歼7一M和歼7-IV的优点,与歼7-II相比,歼7-IV/MG的零件变化率高达80%,成品变化率43%,采用新材料37项,新成品190项。
在垂直尾翼部份,歼7-MG与各型歼7皆不相同,甚至原型机之间亦有差异。留在成飞公司的0144号原型机,除垂尾顶端两旁各有2枚BM/KJ8602ESM接收天线外,仍保留了歼7-III上较旧的ESM天线,不过却没有歼7-III、歼7-IV上的护尾器。至于分别在珠海和香港作静态展示的0142、0143号原机,垂尾和歼7-IV一样,没有旧式ESM天线,但有较大的护尾器。在座舱後方的极高频(VHF)通讯天线方面,歼7-MG各原型机沿用歼7-M系列天线,歼7-IV则沿用歼7-II的天线,显示出口型和自用型飞机的通讯系统有所不同。另外歼7-IV或歼7-MG的前轮和机身敌我识别器之间,以及进气道唇部下方各有一片小型天线。歼7-MG现用中、英合制的SSR(SuperSkyRanger)射控雷达,发展自歼7-M上的SR雷达,测角精度10米位,测速精度30公尺/秒,使用高度300至21300公尺,重量55公斤,体积0.05立方公尺,有5种工作模式,可同时搜索8个空中目标并锁定其中1个交战。SSR是一种具平面阵列天线的X波段脉冲都卜勒雷达,有俯视/俯射能力,利用ARlNC429资料汇流排定出精确的目标距离、距离变化和瞄准线数据。机上也采用马尼可公司的HUD和联信公司的电子飞行仪表、雷达高度计等。
歼7-MG的固定武装是2门30-130公厘机炮,可带4枚飞弹0142号机的PL-7飞弹似是换上类似PL-8/9的氟致冷锑化锢导引头的改良型,而并非原来的氮致冷锑化导引头,颜色亦由黑转白。歼7-IV/MG换装一具涡喷13F(wP-13F)发动机,它是以歼8-II上的涡喷13AII为基础改良而成,全长4.6公尺、宽0.907公尺、高1.085公尺,重量1.198公斤,总增压比8.8,涡轮进口温度1015度,加力推力6600公斤(6,326千牛顿),推重比可达5.77。
歼7-IV/MG的机翼展弦比2.78,升力系数较歼7-III提高,首次使用的双三角翼更大幅提高了飞机的性能。最大爬升率接近双发的歼8-II和F-14,达195公尺/秒,提高24%,水平加速时间略减,作战推重比约0.97,超过了歼8-II,最大G负荷8g。拜双三角翼所赐,最大转弯角速度约22度/秒,提高近50%,低空稳定盘旋角速度约14度/秒,相当於歼7-II/M的最大转弯角速度,失速速度约200公里左右,空战翼负荷低於300公斤/平方公尺。全机综合机动性提高43%,近战性能大幅跃升84%,全机综合战力提高35%以上!老旧的歼7从此脱胎换骨,上述部份数据印证了成飞所言,该机可击破F-15A/C,以及在实机模拟对抗中曾击败F-14及Su-27sK确无虚言。这些性能并非换汤不换药的歼8-IIM所能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