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目之剑——美国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系列(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970 年下降到 3%~6%。

导引精度低、战斗部威力不足:即使对方没有采用对抗措施,实战中的“百舌鸟”多数的落点离目标的距离也超过20米,而她的战斗部对无装甲防护的软目标破坏半径只有

5~15 米。这说明“百舌鸟”需要提高导引头测向精度和战斗部威力。

“标准”是针对“百舌鸟”的缺陷和新的威胁研制的,主承包商是通用动力,1968 年开始服役,到 1978 年停产时累计生产了 1,300 多枚,平均单价约

164,000 美元。她包括 A~D 型,曾在越南战争、以色列 1982 年攻击贝卡谷地等作战行动中实战使用。

挂载在 F-4 翼下的“标准”与“百舌鸟”

与“百舌鸟”相比,“标准”的主要改进是:

大幅度提高了导引头的频段覆盖范围、灵敏度和视场:“标准”导引头的天线与“百舌鸟”相同,但覆盖频段宽得多,只用两种导引头就覆盖了当时苏联主要防空雷达的频率范围;导引头灵敏度提高,能利用信号强度弱的雷达旁瓣波束制导,而“百舌鸟”必须从信号最强的雷达主波束进入,容易被敌方发现并采取对抗措施;导引头天线安装在陀螺环架上,跟踪视场达到

+/-25°,扩大了载机搜索和攻击目标的飞行包线,而“百舌鸟”的固定天线视场只有8°,载机必须朝目标俯冲才能发射导弹。

制导方式更灵活:“标准”的制导系统有目标频率和目标位置记忆装置,在敌方雷达关机时能按照关机前记忆的目标位置攻击,一旦目标雷达再次开机,又可以通过目标频率记忆装置对它进行重新捕获和攻击。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16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