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书《枫桥夜泊》
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获悉青浦博物馆老馆长朱习理先生与陈云一家有着长期交往,在他身上可能挖掘到新的资料。这对身兼文物征集与保管工作的我们,简直如获至宝,天赐良机!
冒着酷暑高温,我们来到朱先生的家。只见他正忙于整理青浦人民抗日史的文献与照片。我们急切地请教他与陈云一家的往来和有关问题时,一桩桩由他亲身经历的、陈云同志严于律己的事迹,从他的嘴中娓娓道来,恍若眼前,格外亲切,更加感人。还在我们沉浸于对伟人的崇高精神唏嘘不已之际,朱先生已经从他的卧室里捧出了被他视为最珍贵的宝贝,一幅陈云的亲笔墨迹,唐代大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赫然眼前。

许多人惊诧于只有小学学历的陈云同志的书法水平。其实,这完全得益于陈云同志超乎寻常的好学、智慧的品格。当然,也有其一定的偶然性。困难的家庭经济,使陈云早在十五岁开始,就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七八年间很长一段时间负责发行工作,几乎天天往外寄书,不厌其烦地在牛皮纸上填写收书人的姓名和地址。数量的庞大,工作的繁重,不允许他慢条斯理、一笔一画地书写,但为了不致邮递员误读误送,封皮上的字又不能太过潦草、随意,这正是形成陈云同志这种种个性书体的特殊原因吧。
朱先生说,这幅字是陈云同志在九十年代初书赠与他的。当他从名片上发现了我们的特殊身份后,十分坦然地说:“我一开始就猜到了你们的来意。我一生从事文博工作,完全理解文物征集工作的意义和艰辛。事实上陈云的另一幅字和一批照片我早已捐给了市档案馆,这件珍品我迟早也会捐献给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