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解除
请问,公司开除某员工,但已经与此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内容是计件结工资,保底800,由于此员工在工作期间,刁难其他工作人员,影响其他员工的正常工作,并且工作不认真,不按质量要求生产,经常无故离职,经多次提醒教育,屡教不改,导致任务不能完成,这样的开除有没有效。
开除时出了书面通知,《解聘通知书》并且结清了工资。但是劳动合同未满一年,这样的开除有不有效,要不要付此员工的补偿金?
公司开除已经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某员工,是基于其“在工作期间,刁难其他工作人员,影响其他员工的正常工作,并且工作不认真,不按质量要求生产,经常无故离职,经多次提醒教育,屡教不改,导致任务不能完成”等错误,而这些错误的性质是恶劣的,已经严重违反了企业规章制度,也超出了企业所能容忍的必要限度,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规定,并无不当。
“在工作时间,没有上岗,在其他员工工作时,进行干涉,有监控录像;重大损害,产品的质量在销售过程中发现有不合格产品”等,既是证据,又是公司做出相应处罚的依据,在产生争议时可以作为证据佐证,也将被仲裁委或人民法院采信。
由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七种情形中,并不包括第三十九条,因此,公司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补充问题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无需事先通知,也不需要等他继续工作30天后再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工资计算至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前一日止。工资标准应按照《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的规定执行。
1、首先应明确劳动合同法是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双方权益的。
2、贵司有没有规章制度?如果有,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如果有,依据企业规章制度,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并且不需支付经济补偿。如果没有,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解除劳动合同。
3、注意上述条款中严重失职、重大损害的认定问题。单位需要举证证明。
4、如果贵司解聘符合法定条件,且劳动者没有法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解除有效。不支付经济补偿。
针对补充问题回答如下:
1、在工作时间,没有上岗,在其他员工工作时,进行干涉,产品的质量在销售过程中发现有不合格产品,监控录像等都可以作为严重失职、重大损害的佐证。
2、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送达之日,双方即解除劳动关系。至此,劳动者应当离职,不需支付工资。
你好!
如果你说的属实,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你们单位完全是可以单方面解除合约;
并且,你们单位解雇对方,并无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给付补偿金之情形,所以你们单位是合法解雇对方,不需要给付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找出证据证明员工的违纪现象应该不需要赔偿的。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符合此种情形的劳动者可以不必给付经济补偿金。
作为单位需要提供的证据为:
首先得有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没有规章制度,就谈不上“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问题,或因为规章制度不完善,劳动者的行为在规章制度中没有禁止性规定,也谈不上“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问题;
其次,要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劳动者的哪些行为,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也就是说,对“严重”这个不确定的概念,要事先进行定性、定量。否则,就容易发生争议,一旦进入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程序,因为事先没有标准,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裁决、判决用人单位败诉。或者由仲裁员或法官自由裁量是严重还是不严重,这也可能导致败诉。
再次,监控录像和你们单位其他员工的一些证人证言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1、据所述,用人单位的解除行为合法有效。
2、劳动者不能得到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