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我军第一个探照灯团的组建(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951年初,上级为了扩建兄弟灯团,不断从原团队抽调兵器和人员,支援兄弟部队。为了弥补兵器的不足,团党委决定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做好现有装备的维护保养;另一方面修旧利废,充实部队。

当时,上海郊区还残留20多部日军遗弃的探照灯,长期风吹雨淋,几乎成了废铁。苏联专家回国后,全团的技术保障工作落到了团队30名大学生的肩上。他们建议把废弃的日式探照灯修复使用。团党委同意这个建议。于是这些日式废灯经过修修补补,很快装好了机械部分,但灯的反射镜因镀银层大部脱落仍无法使用。要电镀直径150厘米的反射镜,在当时没有一家电镀厂能够完成。大家群策群力,先从小面积试验开始,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取得了成功,反射镜的光学性能达到了规定指标,使废灯复活装备了部队。团队因此很快扩建了第3营。有人称赞说:“几个大学生抵得上一个兵工厂。”

由于苏军移交的零配件有限,每年要进口,往往一头大肥猪的代价仅能换回几只真空管。尤其是当时雷达上用的真空管,主要靠进口,有时供货不及时,还要影响战备。技术员冉新生建议,逐步用国产管代替进口货。部队领导支持了这个有远见的建议。但是,国产管在性能上与进口管差别较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改装线路。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用国产866管代替了进口VU-1ll管。不久,部队又将全部雷达上的真空管改为国产货,并且通过改装,使原来探照灯雷达的发现距离从25公里提高到35 公里。

第一页    上一页    第6页/共7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