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按遗愿杭州安葬 因毛泽东家喻户晓(11)
总共30多个燕京师生锒铛入狱。除了事先逃奔敌后根据地的寥寥数人外,核心人物无一幸免。
在沦陷区坚守了整整4年的燕京大学被迫暂告中止。燕园被改成日军的伤兵疗养院。
事发当天,司徒雷登不在学校,他已于前一天应天津校友会之邀到天津度周末。12月9日一早,他正要返校,日本宪兵找到他的下榻处将他逮捕,押回北平,与一批海军陆战队队员关在一起。
这是燕京大学的不幸,但也是燕京大学的骄傲——因为,锒铛入狱的30多个燕京师生,没有一个人低下自己高贵的头。
著名哲学家张东荪即为一例。张东荪在狱中一直拒不招供,拒不认罪。为了反抗凌辱,他四度自杀,但每次都没成功。愤怒之极,他甚至不惜与日本看守厮打。
岂止张东荪。所有被捕的燕京师生,那些平日温文尔雅、弱不禁风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人的监狱中无一不是钢筋铁骨,无一不表露着庄严的节操。他们是在为民族受难,而这个民族是一个不败的民族。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赋予他们强大的自信,使他们度过了那些苦难的日子。
而被赶出校门的燕京师生,也并没有惊惶四散。他们满怀仇恨,按照他们敬爱的校务长构思的旅程,彼此提携,一群群一队队,从开封向西,渡过黄河;然后转道郑州至洛阳,由洛阳辗转前往成都。
燕京大学的三角旗因此屹立不倒,不出一年,即1942年11月8日,盛大的燕京大学复学典礼便在成都隆重揭幕。几代中国学人,中美两国学人,重新汇聚燕大校园,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奋斗。
作者:笑蜀
重温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美国侵略政策的对象有好几个部分。欧洲部分,亚洲部分,美洲部分,这三个是主要的部分。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它的了。美帝国主义的亚洲战线巩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欧洲进攻。美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战线,它是认为比较地巩固的。这些就是美国侵略者的整个如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