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两次核武梦的破灭(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968年7月1日,研制核武器的主力,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中科院”直属 “参谋总长”领导,首任院长是前“国防部”次长、剑桥大学留学生唐君铂。 “中科院”拥有一支庞大的科研和技术队伍,编制有科研人员6300人,技术人员8500人。台湾搜罗了大批高素质科技人员到“中科院”供职,巅峰时候,“中科院”科研人员中博士学位的有400人,硕士学位的有2800人,大学本科学历的高达7000多人。“中科院”下设4个研究所和6个研发与制造中心,其中第1研究所即为“核能研究所”。

第一次核武梦的破灭

台湾全面启动核武器研制工作后,遇到了两大技术难题,一是缺乏技术设备,二是缺乏核原料。为此,台当局设法引进设备建立了两座核电站,并从加拿大进口了一台4000万瓦特的核反应堆供“中山科学院”使用。为了提炼出高纯度的浓缩铀,台湾首先以供核电站使用为由,从国外进口作为发电原料的浓缩铀。但是,由于核电站使用的浓缩铀纯度一般是50%至60%之间,而生产原子弹至少要达到纯度80%以上,这就需要偷偷从进口的原料中提炼出核弹需要的更高纯度的浓缩铀,为摆脱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监察,台湾于1971年12月宣布退出国际原子能委员会,这也向国际社会暴露了发展核武器的野心。

美国视台湾为其小伙计,把保护台湾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甚至于1957年曾秘密把“斗牛士”战术导弹和核弹头运进台湾。但出于垄断核武器的一贯思想,同时也害怕台湾用核弹惹祸而把自己拖下水,美国强烈反对台湾发展核武器,双方的核技术合作也只限于核电站研究等民用项目。自70年代后,美国对台湾当局的举动有了警觉,对其核计划的限制也日益加紧。1972年1月台湾核能研究所的重水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点,9月燃料原件厂完工,都引起美国注意,尼克松曾威胁要派人去台拆除核处理设施。台湾当局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由蒋经国出面,公开承诺不从事核武器研究发展。

虽遭受挫折,但台湾当局核武之心仍然不死,背地里仍在加紧核武研制步伐。直到197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按核计划对台湾的核设施进行检查,发现500多克钚不翼而飞。同时,检查人员还发现,台湾的“钚燃料化学试验室”竟然也能生产钚金属,并且用的是美国提供的铀来运作。考虑到事态非常严重,美国务院台湾事务科科长李文以国务卿基辛格的名义训令安克志大使向“台驻美大使”沈剑虹交涉抗议,安克志向台湾当局再度表示美方对台湾信守承诺不从事核武器研究发展的怀疑。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台湾首次秘密发展核武器才迫不得已而告终。

第一页    上一页    第2页/共3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